针对老年人口腔诊疗中出现的“坏一颗牙被拔二十九颗”这一令人震惊的,我们必须深入分析行业现状并吸取相关教训。结合众多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核心问题及其应对建议。
一、暴露的核心问题
在老年人口腔诊疗中,一些核心问题逐渐浮出水面。首先是过度治疗的现象,部分口腔机构出于利益驱动,不顾医学原则,过度拔除牙齿。有些老年人仅有一颗坏牙,却被告知需要全口拔牙或拔除过多的健康牙齿。这不仅损害了他们的咀嚼功能,还可能导致健康恶化。一些诊所通过夸大宣传,如“上午种牙下午吃肉”、“当天拔当天装”等,误导老年人进行不必要的治疗。这些虚假宣传利用老年人求医心切的心理,诱导他们消费。过度拔牙可能带来法律和健康风险,如术后感染、营养不良等,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二、乱象成因分析
口腔诊疗乱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医疗机构的逐利行为,部分诊所通过过度诊疗来提高客单价,如全口拔牙后推销高价种植牙。其次是患者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缺乏,尤其是老年人,他们容易被“快速解决”的承诺误导。行业监管的缺位也是乱象频发的重要原因。部分机构资质不全、诊疗流程不规范,而监管部门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不足,使得乱象得以存在。
三、应对建议与解决路径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应对建议。老年患者在选择口腔诊疗机构时,应优先选择正规医院或专业口腔机构,并接受全面检查,明确是否必须拔牙。天然牙应尽量保留,通过根管治疗、牙冠修复等方式恢复功能。如果遭遇过度治疗,患者可以向当地卫健部门投诉或通过法律途径索赔,同时保留病历、收费单据等证据,必要时申请医疗事故鉴定。行业监管也需加强,整治虚假广告,禁止误导性宣传,提高口腔机构准入门槛,定期核查诊疗资质与操作规范性。通过社区宣传、公益讲座等形式普及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帮助老年人了解“保留天然牙优先”的理念,避免轻信非正规机构的承诺。
四、社会关注与整治行动
此类已经引起了媒体的广泛报道和公众的热烈讨论。多地卫健部门已经表示将加强口腔诊疗的监管,严查过度医疗行为。公众也可以通过官方渠道举报违规机构,推动行业的规范化进程。
老年人口腔诊疗需要以科学评估为基础,避免盲目拔牙。医疗机构应坚守医德,遵循医学原则进行治疗。家属也需要协助患者选择正规的口腔机构,加强术后护理和健康监测以降低风险。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保障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