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安全之路:从细节出发,共建和谐校园
一、步行规范:行走安全从我做起
作为行人,我们应始终牢记安全行走的准则。靠右行走,尽量使用人行道;横穿马路时,务必遵守交通信号,走斑马线或天桥,严格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定。我们要避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踢球或骑车载人,以免发生意外。
二、乘车安全:规范乘车,守护生命
乘坐汽车时,我们必须系好安全带,不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出车外。我们要拒绝搭乘超载或非法改装的车辆,以保障自身安全。
三、骑行要求:未满12岁勿骑车,安全骑行是关键
对于未满12周岁的孩子,切勿骑自行车上路。骑行时,需保持双手扶把,并定期检查车铃、车闸功能是否正常。遵守交通规则,保障自身安全。
四、防溺水教育:强化安全意识,预防溺水事故
我们要严格遵守“七不”原则,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监护情况下游泳等。通过演练、主题班会、绘画比赛等形式强化安全意识。家校要联动监督,共同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五、校园安全:日常活动与安全同行
在校园内,我们需注重日常活动的安全。上下楼梯时,应靠右行,避免拥挤推搡。课间不要做危险游戏,远离高空攀爬。手工课时,使用剪刀等工具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用后及时归位。体育课前要检查身体状况,避免带病参与剧烈运动。
六、消防安全:预防火灾,人人有责
我们要预防火灾的发生,不携带火种,远离易燃物。正确使用蚊香、电器,避免超负荷用电。遇到火灾时,要保持镇静,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油锅起火时,用锅盖隔绝氧气;电器着火时,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扑灭。火势较大时,需迅速报警(119),逃生时用湿布捂鼻匍匐撤离。
七、应急与自我保护: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我们要学会应急与自我保护。熟记急救电话(110、120、119),不谎报险情;遇险时,要及时向教师、家长或警察求助。我们要提高防范校园欺凌的意识,拒绝暴力行为,及时报告欺凌,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八、家校协同:共同落实安全教育
学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安全讲座等形式普及知识,家长也需加强日常监护。家校共同合作,共同落实安全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
通过以上内容的课堂教育、实践活动、家庭配合等多维度推进,旨在提升学生的风险识别能力和应急处理技能,让我们一起守护安全之路,从细节出发共建和谐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