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季节的转换,天气渐凉,小儿腹泻的案例明显增多。小儿腹泻的原因多样,当前多由轮状病毒引发。这种病毒引发的腹泻,临床表现主要为大便次数显著增多,每日可能达到五六次甚至十几次,大便呈现为蛋花汤样、水样或溏稀,并可能伴有黏液。在严重情况下,孩子可能因为大量排水样便而出现脱水症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在中医的视角中,小儿腹泻被理解为脾胃功能失调或外感时邪所致。临床中,常见的类型包括伤食泻、惊吓泻、风寒泻、湿热泻以及以秋季为高峰的脾虚泻。除了大便异常,患儿还可能出现发热、呕吐、口渴、流涕、咳嗽、腹痛、厌食、面黄、疲乏无力等并发症状。
对于家长们来说,了解如何治疗小儿腹泻至关重要。中医提供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膏药贴脐、饮食疗法以及推拿捏积等。在服用中药时,必须根据孩子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进行辨证施治。市面上也有一些贴脐的膏药可供选择。在饮食疗法方面,可以选用山药、生薏米、莲子等食材煮粥,粥要煮烂,其米汤也适合孩子饮用。
推拿捏积疗法是另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补脾土、揉板门、揉外劳、运内八卦、揉脐、摩腹、按揉足三里等。捏积疗法则运用推、捻、捏、提、按、抹等手法,配合其他推拿手法和穴位,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良好效果。
具体到手法操作,如补脾土穴在拇指桡侧边缘,揉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揉外劳宫穴在手掌背正中,运内八卦穴在手掌面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揉脐、摩腹、按揉足三里等手法。
腹泻的小儿在腹泻期间,补充液体尤为重要,可频频饮用口服补液盐。平时生活中,应注意避免伤及脾胃,避免食用冰冷食品、暴饮暴食以及味道过重的食物。随着天气的变化增减衣物,预防感冒,并让孩子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
编辑推荐:除了小儿腹泻,手足口病也是这个季节需要特别关注的疾病。中医对于手足口病的防治也有其独特之处,值得家长们了解和学习,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