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过疫苗也可能得结核病 早期诊断存在较多困难
近年来,一种曾经被人类忽视近20年的传染病再次浮出水面,成为所有传染病中的头号杀手。根据卫生部统计资料,其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居我国甲乙类传染病之首。令人震惊的是,全球有超过四分之一的肺结核病人集中在我国,达五百万之多。结核病耐药的现状更是雪上加霜,初始耐药率高达近三分之一,继发耐药率更是超过四成。这种耐药性结核病的出现,已成为当前结核病治疗面临的最大难题。
尽管我们拥有卡介苗这一结核病疫苗,但它的保护力并非终身有效。卡介苗虽然能显著降低儿童患粟粒性肺结核和结核性重症的概率,但在成人中,其保护效果相对较弱。事实上,即使接种了卡介苗,也不能保证成人不会感染结核菌。结核病的流行势头依然强劲,甚至有所抬头。
在没有有效疫苗的情况下,早期发现和隔离传染源变得尤为重要。以北京市胸科医院为例,每发现100个新病人中未被治愈的15人,平均每人会感染大约15人,这样将新增大量病例。及时发现并阻断结核病的传播是遏制疫情扩散的关键。
目前结核病的诊断仍面临诸多挑战。赵雁林博士指出三大难题:结核病起病缓慢且症状缺乏特异性,使得患者往往不会立即就医;我国结核病诊断技术相对落后,多年来沿用的涂片和培养方式几乎没有进步;先进技术普及困难重重,高昂的费用和缺乏专业人员的培训都是阻碍因素。这些因素导致我国结核病患者的发现较为困难。
针对这些问题,天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强调提高综合医院的结核病诊断能力至关重要。然而目前,许多综合医院的医生在诊断结核病方面的经验相对较少,常规检查中也很少包括结核病检查项目。这不仅延误了患者的确诊时间,也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有必要更新我国的结核病诊断标准,以推动更先进的诊断方法的普及和应用。
值得欣慰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先进的液体培养技术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进行分枝杆菌的检测。在2008年更是发布了关于结核分枝杆菌二线药物药敏试验的政策性指南,以帮助更多的结核病患者获得及时诊断和治疗。我们希望这些进步能尽快推广到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中,让更多患者受益。这是一个紧迫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