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运动 要注意保暖重视热身
随着春节的余温逐渐消散,春天的暖意渐渐弥漫在空气中,许多人已经跃跃欲试,准备投身于充满活力的锻炼之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运动医学专家宋斌副教授指出,适度的运动不仅能够燃烧体内多余的热量,强健体魄,更可以给大脑输送更多的氧气,调节身心,有效减少抑郁的发生。
随着季节的交替,天气依然寒冷,人体面临着一些特殊的挑战。在寒冷的天气里,人体体表的血管会遇冷收缩,血流减缓,导致肌肉的黏滞性增高,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这样的环境下,运动损伤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宋斌副教授提醒广大运动爱好者,在进行锻炼时需格外小心。
热身是运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冬春季进行运动时,由于天气寒冷,运动会使身体逐渐发热、出汗,这时如果穿得过于单薄,容易感冒或是出现肢体远端的冻伤。在运动前要注意保暖,适时减少衣物。但需要注意的是,减少衣物不宜一次脱得过多,应等身体充分发热后再逐渐减少,以免身体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在冬春季进行运动时,热身尤为关键。热身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使身体的器官系统从安静状态逐渐过渡到运动状态。热身还能使肌肉、韧带和关节的温度升高,提高关节和韧带的活动能力,提升运动效果。热身的时间以10分钟左右为宜,但在冬春季可以适当延长到15分钟左右。
在这个季节,人们可以选择一些动作幅度较小但热量消耗较大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跳绳等。宋斌副教授强调,运动前应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技术水平进行客观评估,制定适当的运动计划,避免盲目追求运动强度和时间,以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运动强度应该逐渐加量,根据个人运动时的感受灵活调整。如果感到身体不适或精神疲惫,就要适当减少运动量,避免过度疲劳。
运动后,放松和休息同样重要。宋斌提醒,运动间隙要注意休息,以消除肌肉疲劳,防止运动损伤。运动后进行整理放松,使人体从运动状态逐渐过渡到安静状态,缓解肌肉的痉挛,加快运动后废物的排出,缓解运动疲劳。
在寒冷的天气里,人体在运动后往往处于最低状态,容易出现体力透支和细胞损伤。适当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至关重要。宋斌副教授提醒,睡眠不足不仅会影响下一次运动的效果,还可能为运动留下隐患。运动后的饮食也要均衡多样化,注重营养的摄入。
在冬春季进行运动时,我们需要格外注意保暖、热身、选择恰当的运动方式、控制好强度和时间、保证睡眠和营养的摄入。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的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