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栖霞区在废旧厂房改造过程中意外发掘了一批珍贵的宝藏约两万块明代城砖。这是近年来城砖回收数量最为壮观的一次发现。这些城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规格统一,每一块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这些城砖的发现过程可谓是一段传奇。早在2017年,燕子矶街道文化站的前站长董跃明在一次寻常的巡查中捕捉到了这一重要线索。在接下来的七年里,他坚持不懈地追踪这一发现,直至2024年4月完成这批城砖的回收工作。
这些城砖被运至专门的库房,将得到妥善的保护。它们不仅将用于南京城墙的修缮,同时也是研究明史、明代行政制度、书法艺术及手工业的重要实物资料。每一块城砖上的铭文都清晰可见,有的甚至还出现了现代简体字,如工匠“刘德华”的名字,引发了广大市民和历史学家的热议。
这批城砖的历史价值不仅仅在于它们的年代和数量,更在于它们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每一块城砖的铭文都详细记录了产地、监制官员及工匠的信息,如同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明代的社会制度和工艺水平。
这次回收的城砖是“颗粒归仓 守护城墙”公益项目的又一重要成果。自2016年启动以来,该项目已累计回收超过60万块散落的城砖,为南京城墙的保护和修复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南京城墙博物馆已经建立了城砖铭文数据库,公众可以通过各种交互设备,查询到与姓氏相关的古代工匠信息,感受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智慧。这不仅是一次文物的发现,更是一次历史的重逢,让我们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