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于近期由司法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公布,正式开启了公开征求意见的大门。这一行动标志着我国首部针对民营经济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已经进入关键立法阶段。以下是关于此次草案核心内容和征求意见相关安排的详细解读:
一、征求意见安排
自公布之日起,公众可通过多种渠道提交意见。不论是通过网站、邮件还是信函,公众都有机会为这一重要立法进程贡献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征求意见活动特别强调了听取各行业民营企业的意见,通过54个立法联系点广泛征集建议,充分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理念。
二、草案核心内容
1. 立法定位与原则:
草案明确了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将其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将“两个毫不动摇”的重要原则首次写入法律,确立了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
2. 制度设计的亮点:
在市场准入方面,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确保民营经济组织在招标投标和采购过程中不受排斥。在融资支持方面,完善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工程建设。在权益保障方面,强调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对民营经济组织经营者的权益保护。
3. 政策衔接与配套:
草案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促进民营经济的有效政策转化为法律。要求及地方制定配套措施,并建立工作协调机制,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三、立法意义与社会反响
1. 稳定预期:
此草案被视为民营企业的“定心丸”,通过法治化手段巩固民营经济的发展成果,消除市场壁垒,提振发展信心。
2. 社会共识:
专家普遍认为,草案聚焦于公平竞争和权益保护,回应了民营经济主体的关切,有望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而公众意见征集阶段则被视为凝聚社会共识、优化法律文本的重要环节。
此次立法进程体现了国家对民营经济的重视和支持,也展示了国家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效法治保障的决心。随着征求意见的深入进行,各方期待草案能够结合公众意见进行完善,最终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正式出台并为我国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这不仅是对民营企业权益的保障,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力支撑。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重要立法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开启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