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州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病例:一名八旬老翁因误信鱼胆可治疗皮肤疾病而摄入鱼胆,结果引发鱼胆中毒,导致急性肾衰竭。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关于鱼胆的传言并不科学,食用鱼胆可能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和应对鱼胆中毒的危机呢?
鱼胆中毒的症状多样,通常在服食鱼胆后半小时到14小时内显现。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症状,如上腹部疼痛、频繁呕吐和腹泻等。还可能伴随肝脏、肾脏、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害。具体表现包括肝肿大、黄疸、尿中出现蛋白和红细胞等。
对于鱼胆中毒的急救措施,由于尚无特效的解物,建议患者尽快就医。在等待救援期间,可以尝试口服胃肠道解痉止痛药物以缓解腹痛。因患者可能会因吐泻导致体内失水,可口服淡糖水或其他适宜液体。一旦条件允许,应立即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在治疗决策方面,首先应进行彻底的洗胃,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肾功能的恢复。急性肾功能衰竭是鱼胆中毒的主要死因,因此抗肾衰治疗成为关键。护肝治疗也是重要的一环。
值得注意的是,鱼胆中毒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动物实验表明,鱼胆可能导致多个器官的功能衰竭和病理变化。我们应广泛宣传鱼胆的有毒性,特别是对于一些误认为鱼胆具有治病功效的地区,更应加强宣传,避免类似中毒事件再次发生。
鱼胆绝非可随意食用的物品。它的有毒性可能导致人体多种器官功能衰竭。在面临鱼胆中毒的威胁时,我们应保持冷静,尽快就医,并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也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轻易相信关于鱼胆的传言,保护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