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易烊千玺多次在公开场合谈及自己的性格逐渐趋向封闭。这种转变背后,隐藏着多重因素的影响。
一、自我封闭的表现
在2021年的采访中,他坦言在疫情期间长期居家后,“开工也不想说话”,甚至感到“舌头和口腔都黏在一起”,日常交流意愿明显减少。自那以后,他的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25年,他自称“越来越自闭”。为了记录生活,他选择了写日记,但其中的文字渐渐被图像所替代,文字只是辅助说明。
二、深入原因
1. 长期角色沉浸:从2018年起,他在《少年的你》、《送你一朵小红花》等电影中多次扮演压抑、沉默的角色。深入揣摩人物心理后,他的性格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2. 工作环境的压力:作为公众人物,他坦言“当明星比你想象的难”,高强度的曝光和社交需求让他的内向性格更加显著。
3. 疫情的隔离催化:2020年的居家隔离期间,社交活动骤然减少,进一步强化了他的封闭状态。复工后,他甚至出现了短暂的语言功能退化现象。
三、应对与调整
从2020年7月起,他尝试通过写日记来进行自我疏导。五年间,已累积五本记录册,内容以绘画、图像为主,文字只是辅助。的2025年动态显示,他仍在努力平衡工作与心理状态,但尚未完全摆脱封闭倾向。
易烊千玺的这一持续性状态,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心理历程,更是对高压职业环境对艺人心理影响的深刻反映。他的坦诚引发了粉丝对其身心健康的广泛关注与担忧。在这个充满竞争与压力的时代,我们期待他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走出封闭,重获内心的平衡与自由。也期望社会能给予艺人更多的理解与关爱,让他们能在舞台上熠熠生辉,同时也能在幕后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