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的,我的姐姐的女儿,也就是我的外甥女,今年已经二十七八岁了。她经历了五年的医科大学学习,三年的研究生生涯,毕业后顺利进入了一家市级不错的医院工作。正当大家以为她会继续沿着这条平稳的道路前进时,她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考取博士学位,并计划先出国打工,边打工边攻读。这一决定让她妈妈忧心如焚,甚至说出了极端的话。而我的外甥女则显得坚定不移,一副“我不管,我就要出国”的态势。姐姐无奈向我倾诉,真是儿大不由娘啊!
这让我想起了曾引起广泛关注的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中的朱雨辰妈妈。朱雨辰妈妈对朱雨辰的关怀无微不至,甚至可以说是控制。她随着朱雨辰定居北京,无论朱雨辰去何处拍戏,她都跟随在身边为他做饭。刚开始,大家可能觉得这是妈妈对儿子的关爱,但后来发现似乎并非如此。
朱妈妈每天清晨四点起床为朱雨辰熬梨汁,甚至在大学时期为他铺床,还干涉他的每一段感情,要求未来的儿媳妇必须是个贤妻良母。这其实反映了许多家长的教育模式。我的姐姐也期望她的女儿能如她所愿嫁人生子,然而孩子却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
朱雨辰的妈妈认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孩子好,然而事情却发展到了控制孩子一切的地步。父母与孩子之间,虽然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但孩子也有自己的人生选择和权利。父母应该做的不是控制孩子,而是引导和陪伴他们,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自由地、选择和成长。
每位父母都期望孩子能够按照他们的期望发展,但是这种期望有时可能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束缚。作为父母,需要放下一些控制欲,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予他们自由成长的空间。毕竟,孩子的人生是他们自己的,他们需要自己去经历、去、去成长。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一旁默默支持,引导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