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报-中超很可能再次降薪
中国足协关于2025赛季中超联赛薪酬体系调整的动态及争议焦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足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近期,中国足协针对即将到来的2025赛季中超联赛的薪酬体系调整已进入了实质性讨论阶段。在这一重大变革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政策动向、背景、争议与未来展望呢?
一、政策调整方向概览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次政策的具体调整方向。
1. 本土球员薪酬上限:目前的标准是税前500万元,新的方案拟进一步下调至税前300万至万元区间。以税前300万计算,球员实际到手的收入将大大减少,甚至可能不足200万元。这一调整,无疑会对中超的本土球员产生深远的影响。
足协计划通过修订《职业联赛俱乐部财务约定指标》来强制执行这一新规,预计将在2025赛季正式生效。
2. 外援薪酬限制:除了本土球员,外援的薪酬也受到了关注。单个外援的年薪拟从税前300万欧元降至200万欧元,全队外援的年度薪酬总额则不超过税前1000万欧元。这一调整可能导致部分高薪外援因无法满足薪资预期而离开,比如备受关注的上港的奥斯卡。
二、深入政策实施背景
那么,为什么足协要做出这样的调整呢?
1. 财务压力倒逼改革:中超俱乐部普遍面临债务问题。足协在2024年已经严格准入审核,要求俱乐部完成债务清欠。部分球队因未能达标而暂未进入首批准入名单,这种财务压力促使足协不得不进行薪酬体系的改革。
2. 历史政策的延续性:回顾近几年的政策,我们可以看到,2021-2023年执行的限薪令在2024年过渡性沿用。为了强化长期监管,2025年将推出新的财务指标。
三、争议与影响
这样的调整也带来了不少争议和影响。
1. 俱乐部适应性分歧:部分俱乐部认为降薪有助于缓解财务压力,但也有一些俱乐部担忧降薪会导致竞争力下降,尤其是那些依赖外援的球队。
2. 球员生态变化:如果顶薪降至税前300万元,那么中超球员与中甲球员的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可能会加剧人才流失。
3. 舆论两极分化:在球迷群体中,有的人支持这一调整,认为薪资需要与竞技水平相匹配;但也有人担忧“降薪过猛”会导致联赛吸引力下降。
四、未来展望
面对争议与挑战,足协未来的路如何走?
足协可能会考虑通过分阶段降薪、梯度薪资结构等方式来平衡俱乐部运营与联赛竞争力。例如,限制顶薪球员数量,或者设立更多的薪资级别,为不同水平的球员提供不同的薪资空间。但如何在外援引进、本土青训投入与财务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仍是长期挑战。
中国足球正经历着一次深刻的变革。在这次薪酬体系调整中,我们看到了挑战与机遇并存,也看到了中国足球走向未来的决心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