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大姨妈”这面镜子看气血
月经周期是每个女性都需要关注的重要生理指标。通过观察月经周期的长短、颜色、质地以及量,再结合月经前后的伴随症状,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身体的气血状况。
月经周期的计算是从每次月经来的第一天到下一次月经来临的第一天。如果周期提前超过7天以上,且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那么体质上可能属于血热或气虚;如果周期比正常周期延后7天,或是每40-50天才来一次,则多为寒、血虚或气郁所致。
接下来,我们可以观察月经的颜色和质地。颜色偏淡、质地稀薄的月经多与气虚、血虚、脾虚、肾虚等有关,或是体内有痰湿。而颜色深红的月经则多与实热、热瘀等有关,如深红、黯红、紫红、紫黑或墨红,质地粘稠甚至伴有血块。值得注意的是,寒和热两种状态都分为虚、实两个类型。例如,血热分为实热和虚热,实热时月经量多且颜色鲜红,而虚热则月经量少但颜色同样鲜红。
除了月经周期和颜色的观察,月经量也是判断气血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仅凭月经量的多少并不能确定气血状况。例如,虽然月经量多,但如果颜色淡且质地稀薄,这可能是血亏的表现。只有月经量适中、颜色深红且质地粘稠,才能算作热象。同样,月经量少也需要结合月经的颜色和质地来判断气血的真实状况。
月经前后的伴随症状也可以帮助判断气血状况。例如,月经前后容易头晕可能是血虚的表现。如果头晕伴随月经量少且颜色淡,同时出现面色苍白、牙龈舌头淡、心悸、神疲乏力等症状,那就很可能是血虚。若是头晕伴随胸闷、头重、食欲差、白带多等症状,则可能是脾虚痰湿造成的。
痛经也可以告诉我们身体的虚实状况。月经前或来时疼痛,不喜欢按揉,月经来后血块出来后疼痛减轻的属于实痛,多由瘀阻造成,诱因多为肝气郁结或受寒。而经期疼痛、经期后疼痛加重,小腹绵绵不绝并喜欢按揉或热敷的则属于虚痛,多由肾虚、气血虚引起。
通过观察月经周期、颜色、质地以及伴随症状,我们可以初步了解身体的气血状况。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还能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调理,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