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的防治
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它的主要特征是胃粘膜固有腺体的数量减少、功能降低,伴随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这种病症的严重程度随着年龄增长而加剧,因此被视为一种中老年胃粘膜的退行性变化。这种病症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组织病理检查的结果。在胃癌的高发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较高。
临床表现上,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等症状。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高,且易反复发作,不易治愈,同时其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甚至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
接下来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部分病人可能无明显症状,但多数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胃脘饱胀、消瘦乏力、食欲减退等。在胃镜下,我们可以看到胃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襞变细或平坦,黏膜血管显露,以及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等。胃黏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黏膜固有腺体减少,代之以幽门腺化生或肠腺化生,间质炎症浸润显著。
关于萎缩性胃炎的分类,1973年Strickland等根据血清免疫学检查与胃内病变的分布将其分为A型与B型两个独立的类型。在我国,B型萎缩性胃炎较为常见,A型则较为少见。还可以根据萎缩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那么,萎缩性胃炎是如何发病的呢?其发病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发展、遗传因素、重金属接触、放射线照射、缺铁性贫血、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免疫因素以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等。除此之外,饮食不当、长期嗜烟酒、滥用药物以及胃大部切除术后等也可能会导致胃粘膜受损而发生萎缩性变化。
对于萎缩性胃炎的诊断,胃镜检查和病理活组织检查是最主要的方法。除了常规胃镜病理检查外,血清胃泌素-17(G10)、胃蛋白酶原(PG)Ⅰ和Ⅱ的检测也有一定帮助。尽管常规胃镜检查可能会带来一些不适,但镇静内镜(俗称无痛内镜)则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因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起病缓慢、反复发作、不易治愈,且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其危害不容忽视。人们需要重视这一病症,及时就医并进行规范治疗。关于萎缩性胃炎的发展及其防治
普遍认为,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阻断其进展甚至逆转其过程具有重大意义。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定期的随访是必要的,因为这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患者的内镜和病理随访频率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应调整。
根除幽门螺杆菌(HP)是治疗非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手段,并可防止萎缩和肠化生的进一步发展。在胃癌高发地区的研究显示,根除HP有可能预防胃癌的发生。西医认为萎缩性胃炎的进展过程中存在一个“不可逆转点”,一旦越过这个点,根除治疗可能无法有效阻止其向胃癌的转变。
在饮食方面,生物活性食物成分如抗氧化维生素、硒等被认为可以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叶酸对于改善萎缩性胃炎和预防胃癌也有积极作用。
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治疗的目的包括去除病因、缓解症状、改善胃粘膜炎症,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方法包括根除Hp、抑酸或抗酸治疗、胃粘膜保护剂、胃肠动力药、解痉药、助消化药物等。对于恶性贫血和胃癌前期病变的患者,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萎缩性胃炎的预防,患者需要彻底治疗急性胃炎和其他口、鼻、咽喉部的慢性感染,同时饮食要得当,避免暴饮暴食和不良饮食习惯。戒酒忌烟、保持稳定情绪、防止传染、合理用药、劳逸结合以及定期检查都是预防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措施。
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来说,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及做好预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定期的医学检查和治疗是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