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镉污染大米说开去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针对近期备受关注的镉超标大米问题,为我们带来了深入而全面的解读。
早在2002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稻米安全性的抽检。结果显示,稻米中超标的重金属以铅为主,超标率高达28.4%,而镉的超标率为10.3%。那么,我们所食用的大米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呢?又如何理解镉这种元素的存在及其影响呢?
镉,这种元素在大自然中一直稳定存在,与人类和平共处。人类的工业革命将其从背景中发掘出来,使其成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在塑料、电镀金属外壳、颜料、油漆、染料、电池以及核子反应炉的原件中,都可以找到镉的身影。尽管镉并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它对动植物的危害性却不容忽视。早在1912年,日本富士山地区的炼锌金属公司已经开始遭遇镉污染,但在40多年后,镉的患者才得到确诊。
镉对身体危害最大的是结缔组织损伤、生殖系统功能障碍、肾损伤,还有致畸和致癌。的研究成果还显示,镉能引发人类某些未知的健康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人体并不容易吸收镉。尤其是大米中的镉,只有1%至5%被胃肠道吸收。尽管食用镉污染的大米是机体摄入镉的一种可能途径,但只有在大量长期食用的情况下才会导致慢性中毒。事实上,水产品和动物肾脏的镉超标比例要比大米高得多,对于那些偏好这两种食物的人来说,风险更大。蔬菜也可能成为人类镉暴露的主要来源。不同植物、不同品种、不同部位之间的镉富集程度存在很大差异。由于蔬菜的可食部分具有更大的生物量,一般情况下,食用蔬菜也可能导致较高的镉暴露风险。
那么,大米中的镉是从何而来的呢?主要是土壤被污染后,谷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并富集镉。工业废气中的镉伴随着粉尘随风扩散,经过雨淋和自然沉降进入土壤。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工业废水中的镉也会随着污水灌溉进入土壤。施用含镉元素的化肥或施肥不当,以及长期、大量施肥都会加深土壤对镉的沉积。
听完朱毅教授的解读,我们对镉超标大米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保持警惕,注意食品安全,尽量避免长期食用单一食物,以降低镉暴露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