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性病 >>

构建高效运转的“心防”工程(新视野)

性病 2025-05-16 15:56女性性病www.xingbingw.cn

近日,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心理科音乐心理治疗师走进海港区秦皇半岛第二社区活动室,为大学生们带来一场舒缓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的活动。这一行动,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后,新增抑郁症患者和焦虑症患者数量分别超过7000万和9000万。这一数据揭示了疫情对人类心理健康的深远影响。

深入分析近年来高校心理求助热线的数据,我们发现大学生心理求助问题已从人际关系类转向情绪类。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焦虑和失眠问题愈发普遍。面对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毕业生面临着实习计划被打乱、笔试面试推迟等挑战,产生了强烈的失控感。长时间的线上学习、社交方式的分离性加重孤独感,生活作息紊乱加剧身体机能下降,多重因素交织导致心理失调。做好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关注和呵护。

高校应发挥主阵地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我国已积极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随着政策力度的加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在数字化时代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进一步拓展,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现实生活延伸到虚拟空间。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APP等新媒体平台,推送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在线讨论,鼓励大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心声,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分析和情绪管理。

家庭教育的基础地位也不容忽视。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素养。特别是在疫情居家期间,家长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协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旦家庭成员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应及时妥善缓解,避免不良情绪在家庭中传递。

健全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个体处于社会中,其心理健康水平无疑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完善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能够增强个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多年来,中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满足了多层次人群的心理需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要充分利用精神心理卫生专业机构资源,深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建立学校、家长、社会处置心理危机的流程,进一步关怀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形成合力。从宣传到教育、从预防到诊治等各环节都要有效衔接,构建起高效运转的“心防”工程。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护航。

作者为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上一篇:六个必须坚持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gbingw.cn 性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