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 梅毒越来越难治愈
近年来,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的陶承军主任发现,梅毒这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难治。回想过去,梅毒在门诊中的病例相对稀少,仿佛成了罕见疾病。然而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情况发生了变化。梅毒开始出现在市中医院的门诊中,而且治疗难度逐渐增加。
陶医生提到,梅毒之所以难以对付,主要原因在于治疗时间的延误以及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如今,许多梅毒患者经过多轮治疗,病情仍然不见好转。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疾病不仅在那些有高风险行为的人群中传播,还影响了一些行为规矩的人。他们往往在出现症状时并不往梅毒方面想,等到病情恶化时才寻求医疗帮助。
有一位优雅的女患者,年仅三十六岁,她的经历让人心痛。她的梅毒症状已经持续了半年多,恢复得十分缓慢。她曾经生活规律,但前年手心突然出现红点,不痛不痒,很快便消失了。然而今年年初,同样的症状再次出现,经检查已发现进入了梅毒二期。陶医生指出,这位女患者并非乱性者,属于无辜得病。梅毒螺旋体是一种狡猾的微生物,感染后能够迅速遍布全身,侵犯各个组织与器官。许多人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被传染。
除了治疗难度的增加,药物敏感度的下降也令人担忧。美国《临床感染病》杂志曾报道了圣弗兰西斯科的梅毒研究。对于难治的潜伏期梅毒,采用“阿齐霉素”进行预防性治疗,但监测数据令人震惊。梅毒螺旋体对“阿齐霉素”的耐药性在短短几年内从0%上升到了56%。
面对这一难题,陶医生建议,对于梅毒这种病症,及早就医是关键。有高危性经历的人群应尽早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患者的家属也要提高警惕,避免不慎感染。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提高公众对梅毒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和警惕,才能有效地应对这一健康挑战。让我们携手面对这一难题,保护自己和周围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