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核问题专家:少量辐射不会危及健康
日前,针对社会上普遍关注的日本核事故对我国产生的影响问题,记者有幸采访到了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主任、中国疾控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所长苏旭。他为我们详细解读了核辐射究竟会给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哪些影响,以及究竟在什么情况下需要采取防护措施等核心问题。以下是采访实录:
关于公众经常听到的“天然本底”辐射,很多人想了解它是否会影响人的健康?苏所长解释道:“天然本底辐射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产生的辐射。人们生活的环境中时刻都存在着这种天然辐射。它的来源主要是土壤、岩石、水和大气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以及宇宙射线。全球平均每个人每年接受的天然本底辐射剂量为2.4毫西弗,而在我国这个数值稍高,为3.1毫西弗。经过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我们已经证实,这种天然本底辐射水平并不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任何影响。”
那么,针对目前在我国多地监测到的放射性碘131,公众又该如何看待呢?苏所长表示:“目前监测到的放射性碘131是极其微量的,它来自于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中释放的放射性核素。这些微量放射性碘的剂量贡献,仅仅相当于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的十万分之一,它根本不会改变我们的本底辐射水平,也不会对公众的健康产生任何影响。”
接着,记者询问了关于辐射对健康的影响。苏所长表示:“当辐射剂量低于100毫西弗时,导致癌症的风险并没有明显增加。在受照剂量250毫西弗以下,人们不会感到任何临床症状,也可能没有迟发效应。当受照剂量在250至1000毫西弗之间时,虽然血象有轻度暂时性变化,没有其他临床症状,但可能会有迟发效应。对个体总体上来说并没有严重效应。当受照剂量达到1000至2000毫西弗时,人们可能会出现恶心、疲劳等临床症状。而剂量在2000至0毫西弗之间时,症状会更为明显,包括恶心、呕吐、毛发脱落、厌食等。但如果以往身体健康且无并发症,短期内是有望恢复的。”
听完苏所长的详细解读,记者和公众一样,对于核辐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苏所长还强调,虽然核辐射的影响不容忽视,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必过于恐慌。只要我们理性对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核辐射对我们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