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种植牙“万元时代”专家解读“史上最难集
被誉为“史上最难集采”的口腔种植牙集采落下帷幕。在由国家医保局指导协调、四川省医保局牵头的省际采购联盟的努力下,全国近1.8万家医疗机构参与此次集采,采购需求量达287万套种植体系统。平均中选价格降至900余元,与集采前中位采购价相比,平均降幅达到了惊人的55%。
这一堪称“小型医改”的集采过程,被形象地描述为口腔种植费用结构中的一场革命。口腔种植的费用通常包括种植体、牙冠和医疗服务三个部分,而此次集采通过“带量”策略,成功挤出了种植体的价格水分。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院长助理蒋昌松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详细解读了此次集采的难点。不同于以往的耗材集采,口腔种植牙相关的服务大多属于非医保报销范围,是消费医疗领域,市场化程度高,民营医疗机构占据市场份额较大。种植体品牌集中度高、产品系统组成复杂和种植牙费用构成多样化等因素,都为这次集采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蒋昌松表示,此次集采相当成功。不仅医疗机构积极报量,企业也积极参与,中选产品丰富,可满足临床需求。在中选企业中,既有知名国际企业也有国内企业。一些高端品牌的种植体价格大幅下降,如士卓曼、登士柏等从原来的5000元降至1850元左右。市场需求量最大的奥齿泰、登腾种植体系统价格更是从原来的1500元左右降至770元左右。更令人欣喜的是,集采还纳入了性能更好、临床认可度更高的四级纯钛及钛合金种植体,并覆盖了其他耗材部件,满足绝大多数临床需求。
蒋昌松还透露,本次集采创新了“k值”计算法,通过科学的计数方式取产品市场有效低价数,确保产品降价更科学合理。这一创新方法既保护了原本低价产品的价格稳定性,又迫使价格过高的产品大幅度降价。
预计最晚在今年5月前,广大民众将享受到本次集采带来的价格红利。在大城市的大医院,种植一颗牙的价格将从原本的2万元降至千元级别。虽然不同地区的价格存在差异,但在部分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种植一颗牙的价格可能仅需0至5000元。
为确保患者权益和透明度,公立医疗机构将严格执行医用耗材“零差率”销售政策。对于民营医疗机构,虽然口腔种植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但中选价格将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方便患者对比不同机构的加价幅度,引导患者前往价格合理的医疗机构就医。对价格虚高、收费不合理、虚假宣传的医疗机构将予以公开曝光,引导行业制定合理价格,真正让患者享受到集采降价的实惠。
此次口腔种植牙集采的成功落地,无疑将为广大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口腔医疗领域的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