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低下需温补益气
甲状腺功能低下:温补益气疗法的
甲状腺功能低下,这一临床综合症,正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它因多种原因引发,导致体内代谢下降。患者可能出现畏寒、汗少、动作缓慢,甚至精神萎靡、肌肉无力等症状。这种现象并非罕见,尤其在20至50岁的年龄段中更为普遍,女性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男女比例约为1:15。
想象一下,如果甲状腺功能低下始于胎儿期或新生儿期,这种情况被称为「呆小症」。而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黏液性水肿。这种水肿不同于常见的凹陷性水肿,它由于下肢被黏蛋白和黏多糖浸润而形成,非凹陷性水肿。若不及时治疗,甚至可能导致昏迷。除了重度情况,还有轻度和暂时性的甲状腺功能低下。
对于那些已经充分发展且容貌有所改变的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诊断相对容易。但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发展缓慢,症状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当遇到有浮肿、畏寒、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增加、原因不明的贫血、毛发脱落等症状时,我们需要警惕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可能性。
在西医的治疗中,主要采取的方法是服用人工合成的甲状腺素。大多数情况下患者需要终身服用。而在中医的视野中,甲状腺功能低下被归为脾肾阳虚症。对此,中医采用温补剂进行治疗,通过滋肾填精以复其阳。当人体内分泌机能低下时,就需要朝这个方向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草药有生地、黄精、肉苁蓉、菟丝子等。
甲状腺素是我们身体调节能量代谢的重要荷尔蒙。在休息状态下,身体总热量产生与氧耗量近一半是甲状腺激素作用的结果。可见,甲状腺素在人体温煦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中医理论中,荷尔蒙被归类为「阴精」的范畴。滋肾填精以复其阳的治疗方法是根本之道。
西医治疗主要是通过甲状腺素替代生理分泌,辅以症状治疗。但这种方法容易出现心搏过速、心律失常等副作用,原因是荷尔蒙浓度无法随着人体活动状况进行调节。而中医治疗则多以温肾助阳益气为主,选方大多以桂附八味丸、右归丸、斑龙丸等温补药为主。对于中、重度患者,需要中药与甲状腺素片配合治疗,这样可以减少甲状腺素的用量,降低副作用。
对于甲状腺功能低下这一病症,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成因、症状以及治疗方法。无论是选择西医还是中医治疗,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这篇文章由网友『清心寡欲』投递,旨在提高公众对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认识,仅供参考。如有任何疑问或侵权问题,请与站长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