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消费者投诉:白云山星群夏桑菊遭遇李鬼
白云山星群夏桑菊遭遇仿冒困境。众多消费者纷纷投诉,他们在购买时因药店误导,买回了看似相似的侵权或劣质夏桑菊颗粒。
近期,记者走访了多家连锁药店,发现了惊人的事实。市面上竟然出现了多达二十余种名为夏桑菊的药品,产地五花八门,价格更是天差地别,从2.8元到15元不等。更令人惊讶的是,许多山寨产品的外包装与白云山星群夏桑菊极为相似,让人难以分辨。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因为包装相似而误购,事后才发现原来是“李鬼”。
面对这种情况,一位药店店员透露了真相:白云山星群夏桑菊是正宗产品,但其生产成本高,销售利润相对较低。药店为了利益而更倾向于推销仿冒的山寨品。年纪较大的消费者还能回来要求换货,但许多年轻消费者则吃了哑巴亏。
据了解,星群药厂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生产夏桑菊颗粒,并工业化推广。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星群夏桑菊在华南地区深入人心。随着《药品管理法》的实施和市场的开放,众多药厂纷纷跟风生产夏桑菊,导致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品质不一的夏桑菊产品。这些产品大多采取价格战和仿包装作为竞争策略,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专家指出,这种“搭便车”、“傍名牌”的行为不仅损害了踏实做品牌的企业利益,最终损害的仍是消费者权益。对于药品而言,其不安全性是一种极具危险的行为,因为药品对人体的损害具有隐秘性、潜在性、长期性,甚至存在个体差异的变异性。在药品侵权纠纷中,需要对消费者权益进行特殊保护。
业内专家认为,在选择夏桑菊产品时,价格并非唯一的考量因素。真正的差别在于药品的原料素质和生产工艺。以白云山星群夏桑菊为例,其采用道地夏枯草,严格按照《中国药典》要求入药,并采用保密工艺技术和国际权威的质量监控手段,确保药效。而其他一些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使用不具备药效的原材料或者简化生产工艺,从而导致价格较低但药效不佳。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夏桑菊产品,消费者应该保持警惕,理性选择。不要仅仅以价格为依据进行选择,而是要关注产品的原料、生产工艺、质量监控等方面。也呼吁企业加强自律,不要采取“搭便车”、“傍名牌”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文章来源:康文轩免责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健康无忧网无关。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