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钉钉低代码,这家广东三甲医院将开发效率提升了五倍
近年来,中国公立医院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不断迈进,数字化转型成为医院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支撑。其中,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简称“中肿”)的数字化转型尤为引人注目。
今年,中肿以钉钉为统一平台,整合了超过三十个核心业务系统和三百多个工作事项,建立了一套覆盖医务、护理、科研、教学等核心场景的数字化运营管理系统。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医院的协同效率,确保了医疗和科研任务的顺利进行。
中肿成立于1964年,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国内领先的肿瘤学基地。目前,中肿拥有三个院区,每年诊疗规模达上百万人次。为了实现世界顶尖肿瘤中心的目标,中肿在科研教学等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并积极推进天河院区的建设。
为了提升多个院区的协同效率,中肿今年将众多业务系统上移至钉钉平台。通过这一举措,解决了数据孤岛问题,实现了组织和业务的数字化升级。例如,医院的排班系统过去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归集整理,容易出现错误。而现在,通过钉钉的智能排班功能,可以基于检查预约等趋势进行实时评估,实现全域可视化智能排班,有效分配医务人员资源。
出于对流程规范性、安全性的严格要求,医院的审批流程复杂且多样。中肿将300多个审批流程统一搬到钉钉上,实现实时在线审批,每年审批次数超过10万次,包括请假审批、医用耗材申请、设备报修等,有效提升了各科室部门间的协同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钉钉的低代码平台,中肿实现了应用建设的高效敏捷。单个应用的平均开发时间从近二十天降至三天,效率提升五倍。这使得科室医务人员可以自学低代码技术,自建数十个应用,满足一线业务的日常灵活需求。例如,中肿教学管理科科长通过低代码技术搭建了一套研究生导师评聘系统,解决了过去耗费大量精力人工收集材料的问题。
中肿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李超峰表示:“钉钉具备深厚的基础产品和技术能力,是我们医院数字化体系的统一底座,连接全院医、教、研核心运营管理系统。它的高度开放性和丰富生态,为我们的融合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除了中肿,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也在加速推进数字化进程。目前,超过5000家中国公立医院已经将组织和业务“搬”上钉钉,包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等知名医院。这些医院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