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官方消息与媒体报道的纷争
在媒体间流传着一位被称为“基辅幽灵”的乌克兰飞行员斯特潘塔拉巴尔卡少校的故事。据英国《泰晤士报》和美国《纽约邮报》等外媒报道,他于2025年3月13日被击落身亡,此前曾击落多达40架俄罗斯军机,因卓越战功被追授乌克兰英雄称号及金星勋章。这一消息在媒体间广泛传播,塑造了一个英雄形象。
关于塔拉巴尔卡的战绩,却存在着争议。美国《驱动》网站等部分媒体对“基辅幽灵”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认为其战绩缺乏第三方独立核实,可能是乌克兰为鼓舞士气而塑造的“神话”。更有报道揭露,部分宣传视频实为游戏画面或旧照片的拼凑,使得这一英雄形象的真实性更加扑朔迷离。
二、乌克兰军方的回应与澄清
面对外界的质疑,乌克兰总参谋部迅速采取行动,明确否认塔拉巴尔卡是“基辅幽灵”,并称该称号“泛指所有乌克兰飞行员”。军方强硬要求媒体停止传播“愚蠢的假消息”,并强调塔拉巴尔卡并未击落40架敌机。
乌克兰军方进一步揭示,“基辅幽灵”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这一形象被纳入战时宣传体系,通过拍卖牺牲飞行员遗物等方式,用以凝聚抵抗意志,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国际舆论场中的争议焦点
关于“基辅幽灵”的报道,西方媒体呈现明显分化态势。部分媒体沿用乌克兰的叙事,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另一些媒体则坚持缺乏实证,对故事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塔拉巴尔卡的阵亡时间也存在矛盾。有报道称其于2022年3月阵亡,而乌克兰国家在2025年仍宣称“基辅幽灵”活跃在战场,这一矛盾点进一步加剧了事件的迷雾。
“基辅幽灵”的死亡确认与身份争议,反映出战时信息战的复杂性。这一形象兼具军事动员工具与舆论博弈载体的双重属性,在媒体、公众和军方之间引发广泛讨论。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基辅幽灵”的故事成为一场关于战争、英雄与舆论的复杂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