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4月以来,国内银行业掀起了一场密集的定期存款利率调整。众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率先行动,纷纷调低了定期存款利率。紧接着,一些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也逐步跟进。这一轮调整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在中小银行方面,区域性农商行和村镇银行是调整的主力。比如清徐农商银行在4月27日调整后,3年期和5年期的整存整取利率均降至1.9%,与2年期利率的差距有所缩小。德清农商银行则在更短时间内作出了响应,自4月30日起,各期限利率均有所下调。福建华通银行则在短短三个月内两次调整5年期利率,显示了其调整的频率和幅度。
与此民营银行也是调整的重要力量。例如华瑞银行在短短一个月内连续三次下调5年期利率,从2.7%降至2.4%,同时出现了3年期和5年期利率倒挂的现象。江州农商行也在4月9日调整后,将3年期和5年期利率分别降至1.48%和1.47%,显示出利率下调的普遍性和长期利率降幅较大的趋势。
大中型银行也开始跟进这一调整。平安银行将3年期定存利率从2.05%降至1.65%,降幅达到40个基点,同时其5年期产品已经停售。南京银行和浙商银行等也相应调整了利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多家银行出现了利率倒挂现象,即短期存款的利率高于长期存款的利率,这是引导储户转向中短期存款、优化负债端结构的一种策略。
这一轮调整反映了银行业对长期资金成本控制的趋势。面对市场变化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银行需要通过调整利率来平衡资金成本和收益。通过利率倒挂引导储户转向中短期存款,既有助于优化负债端结构,也有助于缓解长期资金成本压力。这一过程中,中小银行尤为积极,部分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也在逐步跟进,共同推动了整个银行业定期存款利率的调整。总体来看,此次调整呈现出高频调整、中长期降幅更大以及利率进入“1时代”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