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卫生巾的成本与零售价之谜
关于卫生巾的单片生产成本,大约落在0.25至0.3元的区间内,这一成本主要由选用的原材料与生产工艺所决定。多位厂商表示,以此成本生产的产品,在吸水材料以及表层工艺等方面,已能满足基础性能的要求。部分厂商进一步澄清,这所谓的“三毛钱成本”,主要指的是245mm规格的裸片成本,这其中并未包含包装、人工、运输等后续环节的费用。
那么,为什么我们最终在商店里购买的卫生巾的零售价,要远高于这个生产成本呢?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是渠道加价。卫生巾从生产到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往往需要经过多层分销体系,每一步都可能会有加价的环节。品牌溢价和营销费用,更是进一步拉大了生产成本与零售价之间的价差。
其次是品质差异。一些品牌产品通过更严格的质检、独特的防漏设计或添加了抗菌成分等,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这些额外的品质保障,也是导致零售价上升的重要原因。
还有包装成本也不容小觑。采用独立包装的卫生巾,其包装材料和生产流程都会增加成本,约占到总成本的30%。
在这样的背景下,散装卫生巾的出现,显然与追求低成本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些厂商会将未包装的尾货或瑕疵品以低价流入市场,这些产品主要销往三线城市及农村地区。虽然这类产品可能有正规的生产资质,但由于缺乏包装,存在运输过程中的污染风险。相关数据显示,某散装卫生巾网店的单款产品,在2020年的月销量就达到了惊人的3.9万片,而消费者评价则呈现两极分化。
从长远的角度看,卫生巾作为生活必需品,其在成本控制与女性消费能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月经贫困”议题的核心。如何在保障产品质量的降低生产成本,让更多的女性能够用得起高品质的卫生巾,仍然是社会需要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