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污染:废橡胶的隐秘威胁
黑色污染是一个紧随“白色污染”之后出现的环境污染概念,主要指向的是废橡胶,尤其是废弃轮胎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一污染现象的细节。
一、污染源头:
废轮胎是黑色污染的主要源头。在我国,每年轮胎的废弃量高达约1.4亿条,且这一数字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除此之外,其他废弃的橡胶制品同样可能成为黑色污染的源头。
二、污染特性:
橡胶是一种极为坚韧的材料,具有出色的抗热性、抗机械性以及抗降解性。这使得其在自然环境下几乎无法分解,即使经过数十年依然保持原状。当废橡胶露天堆放时,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还可能成为疾病的传播媒介,如登革热。更糟糕的是,堆积的废橡胶还可能引发火灾,带来更大的环境灾难。
三、治理挑战:
在我国,仅有45%的废轮胎通过正规渠道进行回收。非法翻新、土法炼油等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非法行为往往导致二次污染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正在积极寻找解决方案,热裂解技术便是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它可以将废轮胎转化为燃料油等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大梅沙海滩出现的黑色油污并非我们所说的黑色污染。尽管油污的威胁不容忽视,但从定义上看,它并不属于黑色污染范畴。我们仍需要继续深化对黑色污染的理解,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和预防。因为废橡胶的威胁远未消散,它们仍在悄然侵蚀我们的环境,我们需要更积极地去应对这一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