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工学院:一所充满活力与实力的学府
柳州工学院,这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承载着教育部的批准与认可。它的前身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在柳州市与广西科技大学的共同培育下,于2020年4月正式转设更名,如今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柳州市委、市主办,市属国有企业全额举办。这所学校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成为了广西民办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代表性院校之一。
一、校园环境与设施
柳州工学院的校园环境优雅,设施先进。占地面积1283.21亩,总投资超过17亿元,总建筑面积达到42.5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超过1.5亿元,图书资源约213.76万册,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二、学科与专业建设
学校设有8个二级学院和3个教学部,开设了47个本科专业,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其中,智能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特色专业表现出色。
智能车辆工程与上汽通用五菱共建新能源车联合实验室,已获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则采用MR实训系统,实现复杂零部件设计的全流程模拟。学校的产教融合项目也覆盖了180余家企业,毕业生80%进入广西重点产业链企业,平均月薪超过6000元。
三、竞赛与科研实力
柳州工学院在竞赛与科研方面实力不凡。学校曾承办广西大学生BIM应用技能大赛,凸显其在建筑信息模型领域的区域影响力。在各类赛事中,学生屡获佳绩,如在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中获3金5银7铜,包揽广西大学生BIM大赛多项奖项。
学校还与华为等知名企业签署了校企协议,推动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联合研发,为师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和研究平台。
四、师资力量
柳州工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约700名专任教师中,82.84%具有博士、硕士学位,42.86%拥有高级职称。其中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特殊津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
五、校园文化与社会服务
学校不仅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通过举办“三月三”传统美食节、绿色校园倡议等活动,融合民族文化与环保理念。
学校的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基地年培养跨境电商人才超2000人,为服务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柳州工学院以“新工科”建设为核心,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持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是广西民办高等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不仅有着优美的环境和先进的设施,更有着充满活力的教学和科研氛围,是广大青年学子求学深造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