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瓷做旧的 --- (古瓷做旧的鉴别 --- )
关于陶瓷清洗与仿古瓷制作的研究
陶瓷艺术自古以来便深受人们的喜爱,陶瓷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烧焦、污渍等问题,那么如何清洗陶瓷呢?仿古瓷的制作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一下这两个话题。
一、陶瓷的清洗
当陶瓷烧焦或沾染污渍时,我们首先可以尝试使用牙膏、小苏打等常见清洁剂进行清洗。若效果不佳,还可以考虑使用专业的陶瓷清洗剂。在使用任何清洁剂之前,建议先在不显眼的地方进行试验,以确保不会损坏陶瓷表面。
二、仿古瓷的制作
仿古瓷,顾名思义,是指仿制古代陶瓷的艺术品。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仿制和做旧两个步骤。
1. 仿制
仿制是仿古瓷制作的第一步,主要包括纹饰、器形、釉色、胎土和重量的仿制。随着科技的发展,纹饰和器形的仿制已经相对容易,很多制瓷者会利用现代技术如电脑三维扫描来精确复制。胎土和釉色的仿制却是难度较大的环节,如同模仿一幅书法作品,你可以模仿字形,却很难仿出风格。
2. 做旧
做旧是仿古瓷制作的另一重要步骤,其目的是制造器物的“岁月痕迹”。常见的做旧手法包括老胎新绘、老釉新胎、旧件新器等。还有一种叫做复火的手段,即将残缺的旧器修补好后再进行烧制,或者将老的瓷片碾碎成粉末,加上其他矿石原料,做坯烧胎。
景德镇作为中国的陶瓷之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仿制古瓷方面有着丰富的地下资源和经验。当地的艺人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仿制古瓷上费尽心思。
对于陶瓷收藏爱好者来说,鉴别仿古瓷的真伪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除了掌握纹饰、器形等特征外,掌握胎土和釉色的特征也是至关重要的。建议收藏爱好者在刚入门时可以先买一些瓷片标本学习,等琢磨透之后再买完整器。
陶瓷的清洗和仿古瓷的制作都是一门深奥的技艺。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才能更好地欣赏和保护陶瓷艺术。在古代瓷器制作中,新的釉面常常需要通过砂纸打磨或是腐蚀来营造出土效果。这种传统做旧手法已逐渐被淘汰。一方面是因为这样的手法容易让仿品露出破绽,另一方面则是随着收藏群体对品相要求的提高,旧的方式已无法适应新的需求。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做旧手法进入了第二阶段,主要模拟传世品的特征。传世品由于保护得当,其釉面通常不会出现出土器物那样大幅度的破损。中低档次的仿品往往会采用在釉面上涂抹高锰酸钾来造效果。而在高档次仿古瓷中,则采用中药浸泡的方式,掌握这种做旧手段的师傅并不多,中药的配方严格保密。例如,为了营造粉彩瓷的蛤蜊光效果,会在中药里加少许酒精;而为了消釉下彩瓷的亮光,则会滴入少许。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表面做旧方式,如用茶水煮、香火烟熏、涂细煤灰等。至于器物内壁的鸡爪纹,则可以在上釉瓷刚出窑时,用小锤敲砸进行仿制。
为了将老瓷器的瓷画仿制得更到位,工人们常用细笔蘸墨进行描摹。而在仿古瓷的制作中,还会大量借用老底接新胎的手法,以蒙蔽初学者。
仿古瓷之风,早在宋代就已盛行,当时已出现了大量仿制的商周青铜器。自元末明初以来,仿古瓷成为了一种特殊品种,主要有三种模仿情况:一是完全模仿古瓷的造型、纹饰和年款;二是只模仿造型和纹饰,不仿写年款;三是只仿写年款,而不模仿造型和纹饰。历史上仿古瓷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四个时期:明代、清代康雍乾三朝、清末至民国时期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
清代仿古瓷尤为盛行,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特设“仿古作”,范围包括宋代五大名窑及明代各朝的瓷器。部分仿品因按宫廷旧藏原样仿制,真假难辨。清末和民国时期仿古瓷大量涌现,品种多样,甚至出现了“后挂彩”瓷器,更难鉴识真伪。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仿古之风更是愈演愈烈,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民国瓷器都有仿制,新仿品种不断增多,让人防不胜防。部分高水平的仿品,无论造型、纹饰、手感都与真品极为相似,再加上刻意做旧,几乎可以乱真。
鉴别古瓷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对于初学者来说,更需要谨慎和警惕,以免被仿品所蒙蔽。清代仿古瓷特征与对比
一、官仿之风
自清代前期,朝廷就热衷于仿制古窑名瓷。特别是康熙、雍正年间,御窑厂不惜工本仿制汝窑、官窑、哥窑等名窑产品。所仿制品与真品几乎无二,展现了高超的技艺。乾隆时期,仿古之风更为盛行,尤以薄胎暗花和宋代影青最为出色。这种官仿之风,不仅满足了宫廷的需求,也推动了瓷器制作技艺的发展。
二、民窑仿古
清代民窑的仿古风气同样盛行。因为御窑厂的产品主要供应宫廷和皇室成员,所以官僚贵族所用的优质瓷器大多来源于民窑。这些民窑仿制的瓷器,选材精良,工艺细润,甚至有些可以与官窑器相提并论,被称为“官古器”。稍次一些的则有“假官古器”、“上古器”等,主要供官僚富豪使用。
三、作伪与仿古的界限
虽然仿古和作伪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但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仿古是为了保持和发扬传统产品特色,而作伪则是为了谋取利润。到了清末和民国时期,随着古瓷市场的繁荣,出现了大量的仿古瓷器和作伪行为。一些商家为了盈利,会在原有瓷器上进行加工,添加釉彩、年款等,冒充古瓷出售。这种行为已经失去了仿古的意义,成为了作伪。
四、景德镇仿古瓷的背景介绍
景德镇自五代以来,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制瓷中心,为古今中外的陶瓷爱好者所折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景德镇的制瓷业发生了巨大变革。随着大型国营瓷厂的困境,乡镇企业和私人作坊逐渐兴起,并占据了市场。当社会上兴起玩古与收藏风时,景德镇的仿古瓷便应运而生。
追溯景德镇的仿古瓷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是正常的开发项目,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市场的变化和个体瓷业的兴起,景德镇的仿古瓷市场出现了乱象。一些私营者不懂制瓷专业和古瓷鉴赏,仅凭低价雇佣的工匠制作,导致市场充斥大量粗制滥造的仿古瓷。更有甚者,用各种手段对瓷器进行伪装,冒充出土器物,欺骗消费者。这类瓷器由于价格相对较低,仍有一定的市场。
五、高档次仿古瓷的制作手段
相对于上述粗制滥造的仿古瓷,另有一些业主具备一定的资金和实力,以及制瓷知识和古瓷鉴赏能力。他们注重仿古瓷的时代特征,产品较为精细规整,并不断改进和提高制瓷水平。为了降低成本,他们也可能采用一些意想不到的手段。例如,对瓷器进行轻度腐蚀以去除新瓷的光泽,或者对瓷器进行伪装以模仿出土文物的外观。这些手段旨在提高产品的仿真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仿制民国粉彩“居仁堂”人物瓶,其工艺深具匠心。商家请来高级画师绘制主要人物的头像,而衣纹和背景则交由一般画工完成。乍一看,似乎整瓶画作皆出自高手,若再加以作旧处理,几乎能以假乱真。对于懂美术的行家而言,细微的差别仍能看出端倪。
在文物市场,有些商家因货源短缺,会挑选晚清和民国民窑的精品瓷器,前往景德镇瓷厂或作坊定制仿品。这些仿品在生产过程中,得到专业行家的指导,限额专利生产。从胎、釉、彩料到纹饰、外型,都力求精准到位。在销售时,商家明确标注为新仿制品,不采取作旧手段欺骗消费者。这类仿古瓷质量上乘,销路广阔,深受收藏者喜爱。
景德镇的仿古瓷制作,最为精湛的是那些私营或合伙作坊和工厂。他们投入巨资,高薪聘请专业人才,秘密专仿明、清官窑瓷器。从陶土、胎釉、成型、彩绘、原料、窑火等各个环节进行研究,甚至使用出土的明、清官窑瓷片进行对比试验。生产出的产品经过严格挑选,落选者不会流向市场。选中的产品会经过一系列作旧处理,手法先进、科学、保密。这些仿古瓷鉴别难度高,非寻常可比。
景德镇所生产的各类陶瓷,无论是日用瓷、陈设瓷还是现代瓷和仿古瓷,都是艺术品和陶瓷文化的体现。它们无论大小、精粗,都有其特性和文化内涵。当艺术品掺杂着不良商业操作、伪劣假冒时,便是对艺术的亵渎。
对于收藏爱好者而言,古玩陶瓷是一个特殊的艺术品种。真品的收藏历史悠久,无可非议。而对于仿品,只要具备条件、做出正确选择,也可以进行收藏。目前市场上晚清、民国初的仿古瓷,尤其是洪宪瓷的价格飞涨。一些当代仿古陶瓷,如仿清乾隆官窑珐琅彩开框西洋人物双耳带环盖罐,其工艺精美绝伦,堪称“高仿”产品。这类仿古瓷用料昂贵、耗工巨大、工艺精湛,本身已是珍贵的艺术品。
在鉴别古瓷和仿古瓷时,需关注釉面、土锈、纹饰等细节。真正的古瓷釉面光泽静穆如玉,无耀眼浮光;而仿古瓷则可能通过酸涂、兽皮打磨、煮煮薰薰等方式处理去浮光。出土的古瓷土锈进入釉里,而伪造者的土锈仅附于表面,容易去除。真品的纹饰用笔流畅自然,伪者则生硬无活力。对于高仿的当代仿古瓷,鉴别更为复杂,需借助专业知识和经验。
收藏古玩瓷器需具备鉴别能力,谨慎选择。而对于那些工艺精湛的当代仿古瓷,亦可视为艺术品进行收藏。古瓷的魅力与鉴别
古瓷,历经岁月的沉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的金色虽日久磨损,容易变色,可能只留下淡淡的痕迹,但正是这种沧桑感,让人感受到古人的匠心独运。而新瓷的金色则显得鲜艳夺目,光泽耀眼,如同新衣的明亮。
在古瓷中,低温铅釉是历史的印记。其釉面上可见一层银色的光泽,尤其是瓜皮绿釉更为显著,这是新瓷所无法模仿的特征。而新瓷则无此银色,更多的是现代工艺的精致。
当我们谈及釉上彩瓷,如五彩、粉彩、古彩等,这些经过百年以上的瓷器,在光线的照射下,彩色的周围会散发出“彩虹”般的光晕。即使只有六十年历史的釉上彩瓷,也会出现这种现象,但随着时间的流转,这种现象会愈发明显。
旧胎后挂彩的现象,自光绪以来便屡见不鲜,而解放后则较为罕见。如何鉴别是否属于后挂彩呢?要看釉上彩色是否具有当时的特色;观察纹样的布局、形象及用笔等是否流露出当时的风格。后加彩往往显得拘谨、呆板、纤细,缺乏历史的韵味。如果纹样压住了釉面的伤痕,那必然是后加彩无疑。后挂彩的彩色一般光泽度强,这也是鉴定中的一大关键。
当我们谈到古瓷做旧,首先要关注其釉面的变化。一些不法商人为了谋取利益,可能会对古瓷进行做旧处理。这时,我们需要仔细观察釉面的细节,看是否有做旧的痕迹。因为真正的古瓷,它的釉面是岁月的印记,是无法模仿的。
鉴别古瓷,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从釉面到彩色,从纹理到细节,都需要我们仔细揣摩,才能准确判断其真伪。每一个古瓷都是历史的见证,都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在欣赏古瓷的我们也要学会鉴别,这样才能更好地欣赏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