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英淮剧世界的璀璨星辰
新报报道: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马秀英,于昨日17点49分在徐汇区中心医院安详离世,享年79岁。此消息经上海淮剧团副团长梁伟平证实。他回忆起得知这一消息时,言语中流露出无尽的悲伤:“马老师如此硬朗,真的没想到她会走得这么突然。她在淮剧舞台上,是名副其实的‘唱不死的马秀英’。”
马秀英,原名荣发,1932年生于江苏省泰县口岸。她出身淮剧世家,自幼随父学艺,受著名淮剧旦角马艳琴的亲授,专攻刀马旦和青衣花旦。1951年,她加入了淮光剧团(上海淮剧团的前身)。
马秀英的演艺生涯宛如一部精彩的淮剧史诗。她所塑造的每一个舞台形象都性格鲜明,各具特色。无论是《白蛇传》中的小青、《三女抢板》中的王玉环和黄秀兰,还是《探寒窑》中的王宝钏等,都深受广大淮剧观众的喜爱。
她的嗓音脆美甜亮,吐字清晰,尤其擅长演唱乡土味浓郁的“老淮调”。多年来,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结下了累累硕果。1980年,她荣获上海市现代戏汇演优秀演出奖,同年当选为上海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她的艺术成就不仅于此,1993年,她荣获全国地方戏曲交流表演奖;1995年,更是荣获中国唱片公司金唱片奖。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位深受传统文化滋养的淮剧名家并未满足于既有成就。她勇于突破,不断创新。在《郑巧娇》中,她成功地将父马的生腔“马派自由调”融入自己的旦腔之中。而在都市新淮剧《金龙与蜉蝣》中,她更是跨越行当界限,成功饰演老旦角色。尤其是在“闯宫”这场戏中,她成功吸收了武老生的表演艺术,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淮剧老旦的表演艺术。
年近八旬的马秀英老艺术家在戏曲舞台上辛勤耕耘了七十余年。她始终不辞辛苦地为工厂、码头、农村、社区的观众们服务,并甘为培养淮剧新人做绿叶。她的这种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使她的艺术青春永驻。
梁伟平透露,低调的马秀英老师虽然甚少收徒,但对后辈新人却关怀备至。最后一次登台是在2010年5月的艺海剧院举行的马秀英传承剧目专场,那次的表演竟成为她的舞台绝唱,令人惋惜不已。
马秀英的离世对于淮剧界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损失。她的才华、她的精神、她的贡献将永远被铭记在淮剧的历史长河中,她永远是那颗璀璨的星辰,照耀着后来的艺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