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南春集团:一起刑事案件揭开企业改制遗留问题的冰山一角
时光流转至2023年5月29日,四川剑南春集团及其背后的传奇人物原董事长乔天明,因一起刑事案件被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这起案件的标的金额高达18.6亿元,它的背后,是一场关于企业改制的深刻争议。
一、案件背景:揭示改制的阴影
回溯至2003年,剑南春集团在改制的浪潮中前行。正是在这一时期,乔天明通过伪造财务资料等手法,隐匿了国有资产高达2.63亿元,并将其转移至改制后的公司。而后在2006年至2012年间,乔天明更是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达38万元。这一切,都为今日的纠纷埋下了伏笔。
二、判决结果:正义的天平作出裁决
时间流转至2023年3月24日,乔天明因行贿罪和私分国有资产罪被判有期徒刑五年,同时被罚款4亿元。更为关键的是,他需返还私分的国有资产及收益。而此次强制执行18.6亿元,正是对这一判决的落实。
三、企业影响:一案揭示品牌沉浮
昔日的剑南春与茅台、五粮液齐名,被誉为行业的“茅五剑”。改制的争议以及乔天明的案件,使得剑南春的市场地位受到冲击。尽管其营收规模从2021年的111.8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54.2亿元,但仍未能迎头赶上行业巨头。
今日的剑南春,虽在司法层面迎来了改制遗留问题的执行阶段,但案件的深远影响仍在持续。公司当前虽由乔天明的儿子乔愚担任法定代表人,但实控权仍牢牢掌握在乔天明手中(最终受益股份约30.4%)。
这起案件不仅仅是对一个企业的挑战,更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深刻反思。剑南春的未来,将如何演绎?我们拭目以待。这起案件将如何影响这个曾经的名酒品牌,让我们紧跟后续报道,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