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成因下的美丽朝霞
阳光照耀大地,朝霞映红了天际。这一现象背后有着怎样的科学成因呢?让我们一同其中的奥秘。
我们来了解一下光的散射效应。在日出时分,太阳的角度较低,光线需要穿透更厚的大气层。在这个过程中,短波蓝光被散射得比较多,而长波的红、橙色光则能够更多地到达我们的眼睛。特别是在云层较薄或呈鱼鳞状时,橘色的阳光会更加浓郁。这是朝霞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天气系统的配合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前几天有降雨,空气中悬浮的颗粒(如污染物或水汽)会增多,这些颗粒增强了光的散射作用,使得朝霞更加鲜艳。而冷空气过境后,带来洁净通透的大气,霞光则更为鲜明。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北京的特殊性。北京的秋冬季节,冷空气频繁,加之京津冀地区易出现静稳天气(湿度适中,扩散条件一般),朝霞出现的概率相对较高。北京的城市天际线也为朝霞增添了现代感。高楼与霞光形成对比,地标建筑如央视大楼、国贸的剪影为朝霞增添了独特的魅力。这也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前往景山、奥森等高点取景。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拍摄朝霞有一些建议。要把握好时间窗口。日出前30分钟至日出后15分钟是拍摄黄金时段。可以下载“莉景天气”APP来预判朝霞的概率。在构图技巧方面,可以使用三分法,将地平线置于下1/3处,并寻找水面倒影或飞鸟作为视觉焦点。在参数设置上,建议ISO控制在100-,使用小光圈(f/8-f/16)以保证景深,曝光补偿可适度增加,避免画面过暗。
朝霞还与文化和生态息息相关。虽然古人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但由于现代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天气预测关联性已经减弱。近年来,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使得霞光更加纯净。2022年全年朝霞观测日数比五年前增加了约18%。
如果你想要欣赏美丽的朝霞,建议近期关注气象台发布的能见度预报。当空气质量指数(AQI)在50-100之间且湿度大于60%时,出现绚丽朝霞的概率较大。不妨带上相机,在清晨6点前抵达视野开阔处,捕捉这份转瞬即逝的自然之美。让我们一同感受科学成因下的美丽朝霞,领略大自然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