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至内江的快递之旅:双高铁时代的内江准备如何?
川观新闻记者 刘川 郑志浩报道
6月22日下午,阳光洒落在绵泸高铁内自泸段的内江东站,站房内部装修已经近尾声,外部建设即将圆满收官。作为这条新线路的七颗璀璨明珠之一,内江东站见证了内江即将迈入“双高铁”时代的辉煌时刻。
随着继成渝高铁的成都和重庆之后,内江将自贡和泸州纳入了自己的半小时“高铁圈”,人们不禁对内江的交通便利程度投以羡慕的目光。不仅如此,成自宜高铁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即将经过内江。多条重要的交通线路在内江交汇,让人不得不思考,内江的交通优势是否已经稳固?未来,内江又将如何把这种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竞争激烈的交通格局中,如何看待内江的交通区位优势?近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出炉,将内江、遂宁、南充等城市定位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随着川渝间的交通网络越来越密集,内江这一曾经的成渝必经之地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但全局地看,这是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川渝之间现代交通路网日益发达的体现。
内江市发改委基础产业科科长王俊表示,随着交通线路的日益完善,交通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单独的某个节点城市的地位自然会发生变化。但内江的交通优势依然存在,“11+13”的数字足以证明。这意味着,无论是已建、在建还是规划中的铁路、高速公路,内江都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随着高铁的加快建设,内江将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县县通高铁”的市州。
在物流产业上,内江与泸州、宜宾等地相比,尚有短板。但内江正在积极打造物流枢纽,力争让物流优势转变为通道经济。如何发力?内江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秉持差异化发展理念,激发区位和优势产业的活力,寻找到战略支点和后发优势,推动内江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
迈入“双高铁”时代,内江国际物流港的综合优势得以发挥。计划6月完成综合竣工验收,内江还将提前谋划综合保税区建设,完善城乡高效配送体系,提升对物流产业项目的承载能力。围绕招大引强招商,重点引进供应链龙头企业、快递品牌企业投资布局内江。
一批物流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北京新发地将其川渝首个区域分市场放在内江资中,这是看准内江的物流机遇的明证。内江中国农批城项目、中农联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农特产品电商物流中心、苏宁内江物流基地二期等也在加快建设。
展望未来,“十四五”期间,内江还将利用高铁优势打造高铁快运基地,依托隆黄铁路这一四川南向出海最近通道,密切与东南亚国家的物流联系。南充至内江的快递之旅,将在双高铁时代迎来更多可能。内江的准备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内江:融入双循环,绽放新光彩
6月24日,内江高新区白马园区的成都多普勒科技公司内,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该公司对内江35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进行了全面装修,设备和生产线即将投入使用,其雷达产品将服务于全国。这标志着内江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家毫米波雷达无线电研究试验落户内江,这座城市依托半小时高铁圈的优势,积极招引成渝企业,构建“研发在成渝,生产在内江”的新格局。高铁的便捷交通,将沿线节点城市紧密连接,形成更大的市场,同时也让核心城市的资源得以充分外溢。
内江市发改委副主任章艳秋表示,高铁的开通有利于节点城市开展人才柔性引进和承接产业转移。对于内江而言,更是加速了其建设成为成渝地区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市和成渝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步伐。随着“双高铁”的加持,内江的半小时“高铁圈”正在扩容,为新经济的抢抓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抢滩内江的企业们早已摩拳擦掌,积极投入新一轮的发展大潮。在内江北站旁,万达内江文旅城项目正在全力建设中,计划于2023年开业迎客。依托成渝高铁的客流、物流拉动作用,该项目将以“夜间经济”为特色,打造旅游休闲区,吸引成渝两地的游客。
内江不仅立足成渝,更在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德国海玛啤酒风情小镇、蓝城“花萼里”文旅项目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助力内江打造成渝文化旅游目的地和省级消费中心城市。
内江的商务发展也势头强劲。内江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内江拥有海陆“双通道”独特优势,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的节点开放城市。向北可连接成都、西安等国内城市,向南则可通过绵泸高铁和渝昆高铁到达东南亚。内江还纳入外国人过境144小时免签停留区域,为国际经贸往来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于未来,内江充满信心和期待。凭借高铁优势和便利的过境政策,内江将联合自贡、泸州等地,瞄准国际旅游目的地进行打造,成为国际旅游的热门目的地。随着更多内江造产品的出口到欧洲和东南亚国家,内江企业也将更多地走出去,展现内江的独特魅力和实力。
至于内江高铁的开建时间和下高铁后的景象,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交通的日益便捷,内江高铁的开建正在稳步推进,未来的内江将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四方宾客,让每一位来到内江的游客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