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法修正案(十二)》于2024年3月1日正式施行
一场深远的刑法改革正在走来。此次《刑法修正案(十二)》具有两大显著特点:
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打击力度。在完善行贿犯罪规定的明确将多次行贿、向多人行贿以及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等行为列为加重处罚情节,对于行贿行为将予以更严格的刑事责任追究,充分展现我国法律对于此类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扩大民营企业内部人员犯罪的适用范围。以往仅适用于国有公司、企业的“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公司资产罪”等条款,现在扩展至民营企业。这一改革举措旨在加强对民营企业财产权益的保护,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刑法修正案(十一)》重点解读
除了上述内容,《刑法修正案(十一)》也在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有两项重要调整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是调整刑事责任年龄。明确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在特定情况下需负刑事责任,这一调整旨在更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防止其因一时冲动而触犯法律。
其次是对侵犯著作权罪的细化。针对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作品的行为,明确了其规制范围应限定为交互式传播,即允许公众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取作品。这一调整旨在实现刑法与著作权法的更好衔接,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文化创新。
三、其他重要调整及意义
此次刑法修改还新增了职业禁止制度。对于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违背职业义务的人员,法院可禁止其在刑罚执行完毕或假释后的3至5年内从事相关职业,违反者将面临处罚。这一举措旨在预防潜在的职业犯罪风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总体而言,此次刑法的修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强化对新型犯罪行为的规制,同时也注重民刑衔接与法秩序统一。这些修改不仅体现了法律的公正与严谨,也展示了我国法律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