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蓝光播放器巨头三星宣布停止生产主打产品4K高清播放软件,这是继OPPO之后,又一家巨头放弃了这张小小的光碟。这一消息标志着高清蓝光在互联网流媒体服务器视频平台的迅猛发展的冲击下,正在被大众迅速遗忘。
对于仍然坚持使用蓝光光盘的客户,他们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超清影音爱好者,另一类则是主机游戏玩家。主机游戏玩家中,十有八九都接触过蓝光光盘,包括索尼的PS3、PS4,微软的Xbox One和WiiU等主机都采用了高清蓝光技术。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项技术的发展历程。当初的Xbox360和PS3之战,无意中为蓝光光盘的发展奠定了关键基础。我们所看到的蓝光光盘,是索尼等一众巨头制定的用于替代DVD的光碟形式。之所以要替代DVD,是因为它的容量和技术已经无法满足4K时代超清电影的要求。从480P到4K,界面质的飞跃需要更先进的存储技术。
蓝光碟的名称虽带有“蓝”,但实际上在外观上并不呈现出蓝色。相反,它是基于DVD的技术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光盘。它的容量高达25GB,足以满足超清电影及其附加内容如导演剪辑、幕后花絮等的出版需求。在游戏行业,这也为大型游戏提供了足够的存储空间来存储大量的CG动画和高清贴图。尤其是像PS3这样的主机,其专业性能可以实现更为逼真的游戏画面。
蓝光光盘技术的问世始于2000年代初,当时DVD市场正面临变革的压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蓝光光盘技术项目开始立项并计划迅速商业化。在此之后,原本的DVD推广机构也升级了自己的产品并将其命名为HD-DVD。与此飞利浦等公司也在努力推广HD-DVD技术。HD-DVD虽然起初在市场上受到了一些挑战,但其技术门槛不高、价格亲民且兼容性强,逐渐赢得了不少支持者。这其中就包括了各大科技公司如微软和英特尔等以及电影行业巨头如华纳、派拉蒙和环球影业等。他们的支持使得HD-DVD在市场上获得了更多的机会。
在这场竞争中,索尼选择了支持自己的BD蓝光光盘技术,而微软则选择了HD-DVD技术。两大巨头都想在标准的制定上拥有主导权。这场竞争无疑是一场激烈的商业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索尼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技术优势和市场推广能力。他们不惜投入巨资进行市场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PS3的一部分,蓝光播放器为其带来了巨大的优势,使得PS3成为了拥有最大游戏存储容量的主机之一。与此微软的Xbox 360虽然也推出了支持HD-DVD的外接设备来支持多媒体内容但其在存储容量上仍然受到了限制。这使得PS3在游戏开发方面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能够推出更多高质量的游戏作品来满足玩家的需求。然而对于HD-DVD势力来说尽管他们为了维持自己在影视行业中的影响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包括向电影公司提出巨额的电影发行费用要求以及票房分成等但市场并没有真正转向对他们有利的一面。尽管如此各大公司仍在不断尝试创新和改进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因为他们明白只有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泰坦尼克号》、《变形金刚》、《阿甘正传》、《夺宝奇兵》和《钢铁侠》这些耳熟能详的票房大作,都是由派拉蒙影业推出的主打产品。只要视频片头出现派拉蒙的标志,那就是他们主推的杰作。今天我们要一起回顾的,不仅仅是这些影片的成功,更是派拉蒙影业的发展历程。
回溯到那个历史性的时刻,当高清DVD(HD-DVD)与蓝光(BD)两种格式之争如火如荼之际,派拉蒙迅速宣布加盟BD势力。紧接着,华纳兄弟、环球影业也相继转变立场。在2008年前后,原本对HD-DVD持开放态度的微软公司也不再坚持这一格式,表示将完全由顾客来选择决定文件格式。这几乎宣告了HD-DVD的终结。
随着微软挥一挥手,连零售商巨头沃尔玛也宣布不再推出HD-DVD产品。飞利浦,作为HD-DVD的发起者,也在新春佳节过后宣布停止研发所有HD-DVD设备。短短时间内,HD-DVD似乎从风头无两到黯然失势。
那时的Xbox 360还在三红问题的阴影下挣扎,无暇顾及HD-DVD的风波。而此前推出的专属光驱,也逐渐被玩家遗忘。看似风头无两的高清蓝光势力,很快受到了互联网流媒体服务的强烈冲击。即便后来的单面双层光盘容量达到了50GB,支持4K高清HDR格式的超高清视频,但爱好者们仍然选择被Netflix、Apple TV等线上多媒体所吸引。
与此国内品牌OPPO在欧美市场凭借HiFi级高清蓝光音频解码技术赢得了市场领导地位,却在2018年宣布退出这一市场。如今三星的加入也从侧面反映了高清蓝光未来的不确定性。
就连蓝光光盘最后的阵地主机游戏,如今也对其越来越不感兴趣。光盘的加载速度和响应能力不如传统硬盘,每张光盘都需要预先加载,运行时的噪音也较大。以PS4为例,实体光盘不仅占用内部空间,还可能影响游戏体验。如果不是二手交易和收藏需求,实体光盘的销售量确实令人担忧。
如今,随着X1和PS4进入服役中后期,我们不禁思考:下一代游戏机是否还会配备实体光盘驱动器?在评论区与大家分享你的想法吧!
请注意,以上内容均由网友提供,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涉及抄袭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通过以下进行举报: 或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