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情
随着时光的推移,我们即将告别充满挑战的2020年。在这一年中,离婚冷静期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即将在不久的将来正式实施。这一消息引发了众多人的热议,其中一位女士的留言引起了我的注意。
她一直在后台询问,离婚冷静期后离婚是否变得更加困难。实际上,这个问题近期在微信上经常被女生们提及。
让我回想起五年前遇到的一位女士,她曾问我:“万青修女,如果这个月我不离婚,明年我是否会离婚?”她的故事仍然历历在目。
那时,她想离婚的原因是她丈夫的无条件孝顺。无论公婆提出何种要求,他都会毫无条件地服从,不顾自身和她感受的考虑。她感觉自己就像这个家的免费保姆,没有尊严。
一次,她买了一双鞋,却遭到婆婆的责骂。她愤怒地回应,用的是自己的钱,自己有工作,并没有花丈夫的钱。她的老公不问青红皂白,给了她一记耳光并让她滚出家门。
她当时既气愤又委屈,下定决心要离婚。她开始担忧离婚后的孩子抚养权和财产分割问题。幸运的是,她的收入稳定,有能力养活自己和孩子。而婚后共同积累的财产在离婚时也可以平分。
尽管她曾自信满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想法开始动摇。她开始质疑身边的男性是否都是好男人,是否只有电视里才有真正的绅士。她的动摇让我知道,她心中的离婚念头已经开始减弱。
我告诉她,每个人的要求都是独特的。有些人希望男人能挣钱养家、温柔体贴、忠诚体面;有些人则认为只要男人不出轨就是绝世好男人;还有些人觉得即使丈夫出轨,只要他还拿钱回家就可以接受。关键在于你觉得自己能否在这个婚姻中存活下去。
几天后,她告诉我她看到有些女性再婚后的情况似乎还不如第一次结婚,她开始担心孩子会有继父。她觉得自己被打了耳光却不敢离婚很丢人。于是她开始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离婚与否是自己做出的选择。如果觉得婚姻无法继续,就应该离开;如果觉得可以继续,那就坚持下去。
这五年间,她并没有真正去离婚,但离婚的念头时有时无。如今听说离婚冷静期即将实施,她又忍不住关心起来。一方面她不想离婚,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无法从离婚中走出来。
前段时间我和一位律师朋友聊天,她开玩笑说喜欢接受男人的委托,不太喜欢接受女人的委托。她说男人来咨询离婚的事基本上已经下定决心要离婚;而女性则经常犹豫不决,即使决定离婚也会很快动摇。这使我意识到真正想离婚的人其实并不在意冷静期的存在。虽然它在形式上为想离婚的人设置了一些障碍但实际上对真正下定决心的人影响不大。对于那些在犹豫是否离婚的人来说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外界因素而是内心的挣扎和选择。
这位女士的故事让人深思在现代社会中婚姻和离婚的真正含义以及人们在面对婚姻困境时的内心挣扎和选择希望每位读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在当下社会,关于离婚和婚姻的话题总能引起广泛共鸣。本月无法决断,下月或许仍有纠结。真正决定一个人是否会走上离婚之路的,并非外在因素,而是那颗坚定决心。决心一旦形成,即便手续如织,障碍重重,也会勇往直前,赴汤蹈火去办理离婚。
对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即使民政局为他们敞开大门,他们也可能会因为一时的逃避而选择暂时不离婚,仿佛出差一般暂时避开这个问题。对于那些真正心意已决的人来说,分居两年又算得了什么呢?短暂的冷静期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走个流程。
很多人担心离婚冷静期的实施会对降低离婚率没有实际效果,甚至可能让一些人更加抗拒婚姻。这只是表面现象。真正想要结婚的人,不会因为离婚的手续繁琐而退缩,因为他们明白婚姻是生活的选择而非义务。事实上,现代人对于婚姻的真实顾虑远比手续繁琐更为复杂。
男女双方对于婚姻的态度变化揭示了现代婚姻的真实困境。男人发现如今的女人不再像过去那样贫穷无助,也不再像过去那样无私贤惠。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追求平等权利,要求在房产证上加上自己的名字,寻求更多的保障。至于感情?那似乎变得不再那么重要,至少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这种变化使得婚姻中的既得利益变得不再那么明显,也让结婚变得不那么轻松舒适。许多男人开始思考:如果没有传宗接代的压力,为何要结婚呢?面对彩礼、购房等压力,他们宁愿选择单身的自由与轻松,也不愿面对婆媳矛盾、家庭琐事等烦恼。
与此女性受到几十年独立思想的影响,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她们开始从自我感动的付出中清醒过来,不再愿意为别人而活,而是想要为自己而活。看到许多前辈在婚姻中的艰辛与挣扎,她们越来越害怕被婚姻这座牢笼困住。
正是这些复杂的情感和现实压力,才是导致年轻人对婚姻产生犹豫和抗拒的真正原因。他们害怕付出后得不到回报,害怕被束缚,更害怕失去自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单身,享受自由与独立。
婚姻与离婚的选择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情感和现实压力。无论选择何种道路,都应尊重每个人的决定。正如晚情所言:“做一个刚刚好的女子”,不论是否走进婚姻,都要活出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自由。-END-
晚情,百万畅销书作家,以其敏锐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揭示了现代人的情感困境。她的作品致力于女性自我成长,帮助人们在迷茫中找到方向,活出真实的自我。如果您需要更多的建议和帮助,请关注她的微博和公众平台倾我们所能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