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牌照申请条件严格,行业乱象亟待整治
最近,贷款中介行业风声鹤唳。随着银《关于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的发布,一场为期六个月的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正式拉开帷幕。该行动旨在加强贷后资金流向监测和用途真实性管理,严防内外勾结、诱导借款人违规使用经营用途贷款等问题发生。
随着各地房贷利率的降低,不少房贷利率较高的人群开始考虑置换经营贷。“经营贷换房贷”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经营贷是满足企业经营活动、支持企业发展所发放的贷款,当经营贷利率低于房贷时,资金存在流入楼市的套利空间。一些不法中介打着的幌子,帮助消费者申请经营贷,实际上是造空壳公司或伪造流水,向银行骗贷款。
庞玲,一位从业多年的贷款中介,对此深表担忧。她表示,这种操作是大家心知肚明的违法行为,但仍有不少人愿意“搏一搏”。甚至不少房产中介已经跨界以此为主业。中介利润看似诱人,但实质上只要查,绝对一查一个准。而且,这种操作在未来几年都有很大风险。一旦被查出来,贷款人可能会被抽贷,必须在短时间内偿还银行本息,影响征信。
巨大利差背后的巨大风险让相关部门屡次发文提示。银、辽宁银保监局、海南银保监局等都发布过相关风险提示。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最近的打压非常有力,有助于让经营贷回归到其本质,抑制整个楼市非理性、不健康的发展。
那么如何警惕非法中介呢?庞玲表示,合法中介会在了解客户的征信后,如果知道无法贷款就不会让客户浪费时间;而非法中介则不管客户的征信如何,都会声称能贷。不法中介的行为包括提供经营贷资质包装、提供受托支付通道、提供短期垫资服务等。
孟琳的亲身经历也为我们揭示了非法贷款中介的真实面目。她在找工作时误入了不法贷款公司,被高薪诱惑所迷惑。正规贷款中介的底薪一般只有2000元左右。在面试过程中,她发现该公司通过展示不知真假的营业执照和各种看似合法的手续来争取信任。入职后,公司要求每位新人办理多张银行卡和工作手机,一直打电话容易被封卡。
我们需要保持警惕,避免被非法中介的套路所迷惑。在选择贷款中介时,应该选择合法合规的中介机构,了解其资质和信誉度。也要了解自己的征信状况,避免被不法中介欺骗。只有保持警惕、理性选择,才能避免金融陷阱,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孟琳的工作日常就是不断打电话。刚入职时,她每天需要拨打150个电话,通话总时长达到惊人的130分钟。度过七天的试用期后,她的任务量更是翻倍,每天要打出300个电话,并且每周还要成功邀请五个客户上门。
那么,这些电话号码是从何而来的呢?孟琳透露,这些号码是由公司购买并分配的。来源主要是各种贷款广告平台,有贷款需求的人点击填信息后,就会留下联系方式和意向贷款金额。孟琳还表示,后来她了解到这家公司其实是专门做“AB贷”的网销团伙。所谓的电话号码,往往已经被同事和其他同行反复拨打了几十次。在她第一天工作的40多个电话中,有效通话时间竟然不到短短的15分钟。
AB贷虽然在业界并不是新鲜的手法,但据庞玲和孟琳所说,它仍然是当前“套路贷”的主流。这种贷款主要针对身边的亲人朋友下手,因此也被称作“人情世故贷”。主管曾对孟琳坦言,来找他们贷款的人都是因自身资质无法获得贷款的人。公司所谓的解决方案是找一个有正式工作、社保公积金的人作为担保人,用其资质去贷款。
孟琳表示,他们的销售话术是推出一种新产品,无需看征信即可申请数十万的额度,随用随取。尽管一般人会认为这种宣传是明显的骗局,但实际上对于缺钱的人来说却极具吸引力。每天都有大量被骗的人来到公司咨询办理。为了骗取客户的信任,公司甚至使用变声器假装银行人员打电话。孟琳还透露,她在工作中遇到过为了给孩子治病走投无路或者生意急需周转资金的客户。她实在无法忍受这种骗人的行为,仅工作了一个月就选择了辞职。
在成功办理贷款的情况下,合法中介最多收取3%-5%的手续费,而黑中介的服务费竟能达到贷款金额的13%-20%,业务员还能从中抽取两到三成的佣金。一位曾被“套路贷”欺骗的市民向记者透露,他贷款15万元,算上中介费后总共需要还款近20万元,还款期限为三年,每月还款金额超过五千元。
庞玲表示,他们期待通过打击不法中介,规范行业秩序,让客户不再担心上当受骗,让贷款中介行业得以健康壮大。对于想要申请房贷的人来说,了解一些不常见的诀窍和了解房贷的审批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掌握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申请人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财务计划,避免在申请房贷的过程中遇到不必要的困扰。
对于房贷的审批时间,一般来说银行会在收到完整资料后的一个工作周内完成审批。然而具体审批时间取决于多个因素如银行政策、申请人资质和资料完整度等。此外申请人如果能提供一些不常见的诀窍如提前了解银行的贷款政策、准备充分的财务证明和良好的信用记录等也能加快贷款的审批速度。
总之了解行业的真实情况和掌握相关信息对于想要申请贷款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同时申请人也应该保持警惕警惕不法中介的诱惑选择正规合法的渠道进行贷款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