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盲犬概览:数量、现状与挑战
你是否好奇中国有多少导盲犬?据中国导盲犬协会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导盲犬注册数量已超过3万只,其中80%以上被盲人携带出行。这一数字占据了全国导盲犬总数的70%,彰显了导盲犬在盲人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这些导盲犬在公共场所遭受虐待的事件时有发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什么中国的导盲犬数量相对较少呢?这并非因为缺乏训练基地,我国最早的导盲犬训练基地位于大连。由于资金和社会认知度的问题,这些机构的知名度逐渐降低。每只导盲犬的训练经费高达近20万元,服役期限不超过十年,且由视障人士免费领养。社会支持资金的不足以及公众对导盲犬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的低下,成为了制约导盲犬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在公共场所,一些经营管理者以缺乏相关规定为由拒绝导盲犬进入,或者担心导盲犬会给其他客人带来影响而拒绝其进入。这种情况无疑增加了视障人士融入社会的难度,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根据《残疾人保障法》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的规定,视障人士是有权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的,公共场所的管理人员也应当提供无障碍服务。社会对导盲犬的宽容度需要进一步提升。
说到导盲犬,你可能并不陌生。这些经过严格训练的视障人士“辅助犬”,是视障人士在公共场所的重要导航。网友们曾调侃说,一只导盲犬顺利从训练基地毕业比一个人考上清华北大还要难。这些经过严格训练的导盲犬在公共场所不会做出咬人、扰民等行为,公众可以放心。一只导盲犬能否顺利工作,关乎一名视障人士能否顺利融入社会、实现自立。
那么,哪些犬类适合作为导盲犬呢?常见的有拉布拉多、金毛和德国牧羊犬。拉布拉多和金毛因其友善温和的性格、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聪明的智商,成为最常见的导盲犬品种。而德国牧羊犬虽然工作能力同样出色,但其外形较为凶猛,通常被用作,担任导盲犬的数量相对较少。
导盲犬是盲人的眼睛和生活助手。在选择导盲犬时,友善温和是最重要的品质。拉布拉多和金毛具备这一品质,并且聪明、听话、执行能力强。而德国牧羊犬虽然具备强大的执行力和服从性,但由于其外形原因,担任导盲犬的数量相对较少。
目前,国内的导盲犬发展以拉布拉多为主要犬种。经过训练的导盲犬可以帮助盲人安全地行走,它们懂得许多口令,会引导主人避开障碍和转弯。这些导盲犬具有自然平和的心态,不会受到路人的干扰,也不会攻击他们。它们适时站立、拒食、帮助盲人乘车、传递物品,成为盲人生活中的重要伙伴。导盲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自第一个导盲犬训练机构成立以来,这一行业逐渐发展壮大。 导盲犬的历程与重要性:从德国起源到现代中国的发展
在漫长的岁月里,盲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伙伴导盲犬,直到近百年前才开始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一变革的起源,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一位医生赭哈德。受到众多失去视力的士兵的启发,赭哈德医生在德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导盲犬训练学校。从此,导盲犬成为了帮助盲人适应生活的重要力量。
导盲犬的本领何在?
导盲犬不仅是盲人的眼睛,更是他们的守护者。它们拥有超凡的感知能力,能够提前感知到盲人在行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物,并引领主人安全绕过。相比于盲杖只能接触地面上的障碍物,导盲犬的感知范围更为广泛。尤其在马路上,导盲犬能够帮助主人及时察觉车辆的动态,避免发生危险。它们还能帮助主人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比如提醒主人面前站立的人的身份以及对方的意图。
中国与导盲犬的初遇与挑战
对于刚刚接触导盲犬的中国来说,这一新生事物仍在逐步普及中。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为导盲犬的普及提供了一定的法律基础,但具体规定仍待完善。在2015年,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制定的《视力残疾旅客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若干规定(试行)》正式实施,为盲人携带导盲犬乘坐火车提供了便利。
如何申请导盲犬?价格如何?
想要获得导盲犬,需向当地盲协提出申请。经过盲协与大连导盲犬基地的沟通,基地会派遣工作人员对申请人进行考察。考察通过后,才会决定是否为申请人配备导盲犬。至于价格,导盲犬的价格大致在15到30万之间。这一价格与其严谨的训练密不可分。正强化训练是核心,通过奖励来加强狗狗的积极动作,形成固定的行为。
中国的盲人、导盲犬与家庭背景
中国有上千万的盲人,但导盲犬数量仅有约一百只,供不应求。尽管具体价格不太清楚,但导盲犬的稀有程度比大熊猫还要高。至于养得起导盲犬的残疾人家庭背景,这并非简单以家庭的经济能力来衡量,而是更多地取决于对导盲犬的认识、理解和使用。
培养一只导盲犬的成本至少30万起步,这背后是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专业技术的投入。对于残疾人而言,拥有一只导盲犬不仅意味着生活中的便利,更是独立生活的希望与信心。
导盲犬作为盲人的重要伙伴,正逐渐在中国得到推广和普及。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包括法律法规、申请流程、价格透明度等。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力量投入到这一领域,为盲人朋友带来更多的便利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