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然教育:二十四节气与幼儿自然意识的培育>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节气文化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北京市大兴区瀛海镇之一中心幼儿园致力于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教育中,帮助幼儿亲近自然、感悟生活。
一、回归自然,学会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加强节气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幼儿独立生活的培养,更是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的需要。幼儿园通过一系列实践,让幼儿在真情境与活资源的利用中回归自然、学会生活。
1. 创设节气生态环境:
结合节气特点,幼儿园打造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园所环境。春季赏花、秋季收果,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自然之美,体验生命的变化。
2. 调研社区资源:
为了更好地利用社区资源,幼儿园对周边社区进行了调研,建立了社区生态资源库。这些资源为幼儿的日常提供了便利。
二. 系统,感知节气魅力
节气主题馆、节气赏析墙等活动,让幼儿在互动中多元化认知节气的特点。绘制二十四节气图、布置节气诗词,让幼儿在欣赏中增加对节气的亲近感和喜爱之情。
三、顺应自然,应时而作
自然万物有其生长变化规律,人们做每个节气该做的事,吃每个节气应时的食物。幼儿园重视幼儿真实的劳作感受和劳作收获,根据节气所在的不同季节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田园劳作活动。幼儿在这些活动中体悟自然的馈赠与生命的奇迹。幼儿园还关注节气养生,顺应二十四节气的天气变化规律调整作息和饮食,为幼儿健康成长带来益处。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能够深入了解节气的意义和文化内涵,感受到劳动之美和自然之韵。家长也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形成了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让幼儿学会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还培养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幼儿教育的宝贵资源。通过亲自然教育让幼儿在真情境与活资源的利用中回归自然学会生活顺应自然应时而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的需要。亲自然教育就是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快乐成长的教育方式。幼儿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然意识和环保意识让他们成为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优秀小公民。深入节气奥秘,让幼儿感受自然生命力
随着春暖花开,我们又迎来了新一轮的节气变化。在这美妙的自然律动中,我们启动了“节气膳食研究计划”,旨在将节气养生与幼儿膳食相结合,通过两条路径家庭寻味节气美食和节气食谱课题研究,共同幼儿居家节气美食篇和幼儿园节气食谱篇。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让食物的生命力助力幼儿的生活力。
随着一首朗朗上口的节气歌响起,我们仿佛置身于古老的智慧海洋,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我们重视幼儿通过真体验来感知节气的变化,遵循节气课程的“六给”原则,鼓励幼儿在回顾共享、感知发问、领会、整理分享的过程中,收获学习的乐趣。
在回顾共享阶段,孩子们在交流中分享自己对节气的认知,教师帮助他们整理零散经验,形成对节气的初始认识。在感知发问阶段,教师家园协同为孩子提供感知节气的机会,让孩子们在自然中观察物候变化,进行科学实验和劳作耕食等活动。孩子们在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中思考发问,为更有的学习打下基础。
领会阶段是孩子们学习的阶段,他们带着问题开启节气之旅。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猜想、计划、观察、记录、思考等都将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的精髓,收获节气的经验。孩子们在整理分享阶段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分享,形成关于节气的结构化认知。
二十四节气凝聚着中华文明的精华。在节气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收获了节气知识,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好奇。这场之旅不仅让孩子们对祖国文化的悠久与伟大感到骄傲与自信,还让他们成为健康幸福的中国娃。
为了更精确地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推算方法,我们需要了解太阳在黄道上运动的角度和速度。通过对天文数据的精确观测和计算,我们可以精确到分秒来推算节气的时间。我们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天文软件或在线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节气的变化。
通过“节气膳食研究计划”和节气课程的实施,我们让幼儿在真体验与乐学习中尊重自然、立德润心。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奥秘,感受自然生命力,成为健康、自信、有责任感的中国娃。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瀛海镇之一中心幼儿园)
作者:郑少华
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我们希望通过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在幼儿教育领域的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