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还乡不要总盯着宅基地

健康管理 2025-04-25 14:35健康生活www.xingbingw.cn

政策定位:建设乡村,以贡献社会为核心目标

一、鼓励退休人员积极参与乡村建设的初衷

响应国家九部门联合倡导的“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其实施方案明确了退休人员返乡的核心目标:为乡村振兴贡献人才、技术和其他方面的支持。这一活动并非鼓励退休人员返乡“定居”或获取宅基地,而是充分发挥退休干部、教师、医生等群体的专业优势,将其作为产业发展指导员、村庄建设智囊员等角色,助力乡村治理与经济发展。

二、宅基地的限制与替代解决方案

1. 坚守法律与政策的红线

现行法律明确禁止非本村集体成员购买宅基地,这是因为宅基地作为农民的生存保障,若开放交易可能引发资本侵占、打乱乡村规划等问题。湖北等地的官方回应明确,“返乡买地养老”并无合法途径。

2. 替代居住方案

对于想要在乡村居住的退休人员,可以通过长期租赁村集体闲置房屋或村民空置住宅的方式来解决居住问题。部分乡村试点由集体统筹建设养老社区或公益住房,供返乡人员有偿使用,这也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过度关注宅基地的潜在风险

1. 个人权益受损风险

退休人员若私自交易宅基地或违规建房,可能面临钱房两空的困境。因为宅基地建房无法合法确权,一旦涉及拆迁或土地纠纷,其权益将无法得到保障。私自交易宅基地属违法行为,合同无效且不受法律保护。

2. 乡村发展的矛盾

宅基地作为农民的重要资源,若被外来人员占用,可能激化城乡矛盾。私人建房容易破坏乡村的统一规划,导致村庄风貌杂乱,影响道路扩建、产业布局等。

四、现实案例的启示

1. 教训案例

某靠近开发区的村庄曾出现城市居民试图高价购地的情况,但政策收紧后,村民庆幸未进行交易,避免了后续规划冲突。另一案例中,退休干部占用集体预留地建房引发村民抗议,最终被要求收回土地。这些案例提醒我们,退休人员应遵守相关规定,避免引发矛盾。

2. 成功模式

部分乡村通过“乡贤公寓”等模式,将闲置校舍、厂房改造为养老社区,以租赁形式接纳返乡人员。这种既盘活资源又规避产权问题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五、退休还乡的合理路径

退休人员应转变观念,将重心放在文化传承、技术帮扶、资源整合等“软性贡献”上。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居住问题,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产业培育等公共事务,才能真正实现“告老还乡”的社会价值。他们可以以乡贤的身份参与村庄建设,发挥自身优势,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gbingw.cn 性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