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婚恋诈骗的防范与应对策略从一则男子被骗案例说起
近日,关于一名男子与亲外甥谈恋爱被骗取百万巨款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虽然暂未发现与此事件直接相关的案件报道,但结合近期婚恋诈骗的典型案例,我们可以从中梳理出同类案件的特征及防范要点。
一、婚恋诈骗的典型模式
身份伪装:诈骗分子常常在婚恋平台或社交软件上,通过虚构身份标签如“完美女友”“富二代”等精准筛选目标。他们利用这些精心打造的人设,骗取受害者的信任。正如深圳刘佳案所示,诈骗者甚至通过“传统顾家”的人设,在短短一个月内诱导36名男性购房并背负百万房贷。
情感操控:诈骗分子往往利用人们的情感弱点,以“婚前购房证明诚意”“共同还贷”等话术制造信任。他们利用情感操控技巧,使受害者陷入盲目的信任之中。部分案例中,诈骗者甚至主动支付小额首付款以降低受害者的警惕性。
资金链陷阱:受害者被诱导签订限制性购房合同,如不接受公积金贷款、五年后兑现补贴等条款。这些合同往往存在法律风险,最终可能导致受害者面临房贷压力与房产贬值风险。诈骗者还可能利用开发商尾盘套现,使受害者陷入困境。
二、高发风险环节需谨慎
在婚恋过程中,一些环节可能存在较高的风险。例如,要求短期内完成大额资金操作,利用“限时优惠”等话术制造紧迫感;以“风俗习惯”“未来加名”等理由拒绝共同署名,规避法律风险;通过拉黑、失联等方式切断沟通,部分案例中诈骗者甚至使用盗用身份或伪造证件进行欺诈活动。
三、法律救济途径不可不知
若不幸遭遇婚恋诈骗,应及时寻求法律救济。要留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向公安机关提交完整线索链。例如王大陆被骗案中,警方就是通过资金流向成功锁定嫌疑人。若涉及合同欺诈,可依据《民法典》主张撤销购房协议,要求开发商或中介承担连带责任。
四、防范建议来助力
为了防范婚恋诈骗,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核实身份真实性至关重要。在涉及感情和财产的问题时,一定要通过公安系统核验户籍信息,避免亲属关系被冒用。处理财产问题要审慎。在大额支出前务必咨询专业律师,确保合同条款合法合规。强化隐私保护同样重要。避免向恋爱对象泄露财产证明、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若涉及亲属间纠纷,还需结合相关法律进行综合评估。
婚恋诈骗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对人们的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了解婚恋诈骗的典型模式、高发风险环节及法律救济途径,并加强防范意识,是避免上当受骗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