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在2024年7月27日,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认可,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荣誉标志着北京中轴线这一展现中华文明和城市规划典范的杰作,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北京中轴线,这条历经元大都时期起始、明清两代完善的城市之轴,承载了七百年都城文明的厚重历史。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不仅是对称布局北京城市的基石,更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此次申遗成功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核心遗产价值。
一、历史延续性
北京中轴线见证了七百年来的历史沧桑,见证了北京城市的成长与变迁。从元大都时期起始,到明清两代的完善,中轴线始终承载着都城文明的发展轨迹。
二、遗产要素构成
中轴线上的15个遗产点,共同勾勒出了中国传统都城的规划理念。其中,太庙作为礼制建筑与城市功能的完美融合的代表,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传统礼仪之尊。
三、考古实证支撑
在申遗过程中,考古团队发现的正阳桥镇水兽、天桥遗址等关键遗迹,为申遗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验证了中轴线的历史真实性。
对于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与活化实践,我们始终秉持着尊重历史、保护风貌、传承文化的原则。古建筑的修复与风貌的协调,实现了历史景观与现代功能的和谐共存。大栅栏区域的老字号活化,通过产品创新融入非遗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数字化体验项目的开展,推动了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播。我们还启动了“无障碍支付服务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国际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支付服务,进一步提升中轴线作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此次申遗成功的背后,是长达12年的精心筹备,是众多文物工作者、城市规划者、学者及市民的共同努力。通过考古发掘、文献整理和国际协作,我们不仅保护了历史的根脉,更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共生出了新模式。这一成就,不仅属于北京,更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北京中轴线的申遗成功,是对我们过去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一世界遗产,让其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