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店主核心观点与争议
店主李女士坚决否认非法行医的指控,她所经营的耳部护理店主要提供的是耳部护理和理疗服务。她使用的内窥镜、云刀等工具,以及滴耳液的使用,都是在其正常业务范围内,并没有超出其营业执照所允许的经营项目。对于所谓的“诊疗活动”,她表示自己的店铺并未涉及,其加盟的公司也并未授权她进行任何形式的诊疗。
李女士强调,她在加盟时明确知道经营范围包含“健康咨询”和“中医养生保健”,并未涉及任何医疗资质要求。面对高额罚款,李女士表示店铺开业仅两周,获利甚微,却面临巨额罚款,深感处罚过重。她表示曾以为关闭店铺就能解决问题,但没想到后续面临的处罚更为严厉。
二、官方回应与事件进展
宜宾市翠屏区卫生健康局已向法院撤回强制执行申请,并正在对事件进行内部复查。关于执法部门的依据,卫健局认定该店存在“诊疗行为”,如使用医疗器械进行耳道检测、制定治疗方案等,这些行为违反了《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根据法律规定,需按违法所得的一定比例进行处罚。关于罚款金额,官方表示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程序进行的。
三、法律与社会争议焦点
关于此次事件,法律和社会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于:一是“采耳+理疗”是否构成诊疗行为;二是加盟公司的责任问题。关于第一个争议点,法律界人士认为,要确定是否构成诊疗行为,需要严格依据操作内容,但同时也应考虑到执法的合理性和比例原则。对于第二个争议点,公众和专家对加盟模式下资质审核与责任划分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
四、社会反响与舆论评价
此事在网络上引起热议。部分网友认为罚款金额与违法情节不匹配,加罚制度加重了小微经营者的负担,呼吁执法更人性化。一些法律学者提出,行政处罚应综合考虑经营者主观恶意、社会危害性等因素,避免机械适用法律法规。对于加盟公司的宣传问题,也引起了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事件时间线:
1. 2023年3月:李女士开店,两周后被相关部门查处。
2. 2023年6月:李女士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被罚款11万元。
3. 2024年3月:因逾期未缴纳罚款,被加罚11万元,卫健局申请强制执行。
4. 2024年3月底:官方撤回强制执行申请并启动内部复查。
5. 2025年1月:复查仍在进行中,同时曝光了加盟方的宣传问题。
(注:截至2025年3月10日,官方尚未公布复查的最终结果。)
此事件不仅关乎李女士个人的命运,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小微经营者、执法公正以及法律界限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希望随着复查的深入进行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能够给出一个公正、合理、人性化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