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证券市场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致力于构建一个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投资为主导,服务实体经济,展现韧性与活力的全新生态体系。这样的体系如何构建呢?让我们深入一下主要的几个方面。
一、从投机市场转向投资市场
我们要明确市场的目标定位,从过去的投机市场转变为投资市场。我们需要强化价值创造导向,让投资收益主要源于企业利润分配,而非短期的价格波动。这样,我们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上市融资→企业发展→高回报。实控人、机构投资者与散户需要形成一个价值取向一致的命运共同体,专注于企业经营,避免短期行为获利。
二、深化改革开放与监管协同
在制度设计上,我们要深化改革开放与监管的协同。增强制度的包容性,优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差异化安排,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的融资。完善退市机制,实现市场的动态平衡。在监管方面,我们要提升有效性,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和执法力度,保护投资者权益。
三、优化多层次市场体系与资源配置
我们要优化多层次市场体系,完善其服务功能。深化沪深主板服务成熟企业,科创板聚焦“硬科技”,创业板支持创新融合,北交所培育中小企业。我们还要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企业。通过扩大沪深港通、沪伦通的标的范围,吸引境外投资者,提升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四、引导中长期资金“留得住、发展好”
在资金生态方面,我们要引导中长期资金“留得住、发展好”。通过税收优惠、投资便利化等措施,鼓励养老金、保险资金等加大权益配置。我们预期险资权益配置比例可提升至25%的上限,这将释放近万亿元的增量资金。我们还要发展高股息蓝筹、REITs及AI科技等新蓝筹指数产品,满足稳定收益的需求。
五、赋能经济转型与科技创新
我们要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特别是在经济转型和科技创新方面。推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企业上市,打造A股的科技龙头企业集群。我们要建立针对科技型、流量型企业的估值体系,提升对数字要素证券化的定价能力。
六、平衡开放与安全
在风险应对方面,我们要平衡开放与安全。发展风险管理工具,如股指期货、期权等,以平抑市场波动。我们要关注地缘政治、美联储政策等外部风险,通过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管来增强市场的韧性。
中国证券市场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以制度变革为牵引,通过增强投融资协同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引导长期资金入市等措施,构建一个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现代化资本市场。这样的市场将更富有活力,更能抵御风险,为投资者和企业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