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城管执法过程中发生的“摔砸摊贩蔬菜”事件持续引发社会热议。这些事件背后隐藏着城市治理的深层次矛盾,引发了人们对城管执法方式以及城市管理的思考。以下是关于这一系列事件的详细梳理与深入讨论:
一、典型事件回顾
1. 江西抚州事件(2022年)
在江西抚州,两名城管在尝试管理占道经营的摊贩时,将一位卖菜老人的蔬菜摔砸在地。当地城管局的回应称这是“无奈之举”,然而舆论对此并不买账,认为即使面临困境,也不应使用暴力手段,程序正当性至关重要。
2. 浙江绍兴事件(2025年)
在浙江绍兴,城管在查处占道摊贩时,蔬菜散落一地,这一行为被质疑为粗暴执法。官方回应称执法程序合规,强调蔬菜散落是正常现象,但公众对此仍持怀疑态度,指出网络传播的视频存在角度偏差,真实情况有待进一步了解。
3. 山西太原事件(2024年)
在山西太原,城管与西瓜摊贩的冲突引发广泛关注。事件导致西瓜被摔碎,人们开始思考城市管理与小农经济之间的矛盾。有人认为执法过程中缺乏人性化考虑,未能充分顾及农产品季节性销售的需求。
二、争议焦点分析
1. 执法程序合规性:依据《行政强制法》,执法人员需遵循严格的程序,包括亮明身份、全程记录以及优先劝导等。部分事件中城管的行为被指违反法定程序,这成为争议的一大焦点。
2. 执法方式合理性:对于城管使用暴力手段的问题,虽然部分地区以“无奈”为解释,但公众普遍认为这样的做法不仅损害群众财产,更加剧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对立情绪。
3. 城市治理深层矛盾:摊贩占道经营的问题涉及到民生需求与市容管理的冲突。如何平衡两者关系,成为当前城市治理的难题。山西事件暴露出政策制定过程中对小农经济生存空间的忽视,如菜市场选址、摊位费用等问题需得到更多关注。
三、政策改进建议
1. 完善执法规范:加强执法人员的监管,明确禁止未着制服、未亮证等违规行为,确保执法过程的合规性。
2. 建立疏导机制:通过增设免费临时摊位、优化菜市场布局等方式,为摊贩提供合理的经营空间,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3. 加强舆情应对:及时公开事件相关视频,坦诚回应社会质疑,避免因为“角度偏差”等说辞引发信任危机。
此类事件暴露出城市管理的复杂性,需要在法治框架下寻求平衡,既要严格执法,又要关注民生需求。治理的精细化程度与政策的人性化设计,将是解决城管与摊贩困局的关键。在城市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期待更加和谐、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