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战略诉求
俄罗斯在叙利亚有着多层次、多维度的战略诉求。
塔尔图斯港对俄罗斯而言是其在中东的重要支点。这一海外海军基地不仅为俄罗斯黑海舰队在地中海的行动提供了有力保障,更是其在全球范围内抗衡北约东扩的重要阵地。俄罗斯通过塔尔图斯港,成功地将自身的影响力延伸至中东地区,维护其在该地区的利益。
叙利亚周边国家多为美国的盟友,这使得俄罗斯在地区竞争中面临压力。为了对抗西方势力的扩张,俄罗斯通过支持叙利亚,形成对美国的战略牵制。这种策略不仅有助于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中保持优势地位,也避免了中东地区完全倒向西方。近期普京与叙利亚过渡领导人的接触,正是这种战略的体现,显示了俄罗斯在维护其地区利益方面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叙利亚内战中的极端组织渗透对全球安全构成威胁。俄罗斯通过军事介入,既打击了恐怖主义的外溢风险,又通过战后重建,在能源和基建领域获取长期经济利益。这种反恐与经济利益的捆绑,为俄罗斯在叙利亚的长期存在提供了动力。
二、中国在叙利亚的核心关切
中国在叙利亚的核心关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坚决反恐,维护国家安全。中国反对叙利亚与某些恐怖组织的关联,坚持要求其履行国际反恐义务。在联合国层面,中国对解除制裁持审慎态度,强调必须以切断恐怖主义根源为前提。
中国坚持维护多边主义原则。在解决叙利亚问题上,中国支持通过政治协商的方式,反对单边制裁和外部干涉内政。这与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中的立场相呼应,共同抵制西方主导的干预行动,维护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秩序。
叙利亚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具有重要地位。地处陆海交汇带的叙利亚,在战后重建和地缘通道价值方面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合作潜力。
三、中俄协作的协同效应
中俄两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效应。俄罗斯提供军事和安全保障,而中国则侧重政治协调与经济重建。这种“硬实力+软实力”的组合使得两国在叙利亚问题上能够形成合力,共同维护两国的利益。双方共同支持叙利亚的主权完整,共同抵制美国主导的单极秩序,推动国际话语权的博弈和多极化进程。
四、动态(2025年)
近期,俄罗斯在叙利亚的策略出现了新的动态。俄罗斯加大了推动解除对叙制裁的力度,并尝试与叙利亚过渡政权进行接触。这显示出俄罗斯的策略正从单纯支持阿萨德政权转向更务实的利益平衡。而中国则在坚持反恐红线的前提下,对解除制裁持开放性态度,但要求叙利亚配合国际反恐机制,体现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灵活与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