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乳喂养的争议,有些育儿书籍声称母乳喂到七八个月就没营养了,而有些则推荐至少喂到两岁。那么,究竟哪个观点才是正确的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理解每个宝宝都是独特的个体,育儿也需要遵循科学的指导原则,即因人而异。
在育儿的世界里,没有一种固定的规则能够适用于所有宝宝。正如过去人们常说的4个月开始吃蛋黄,但现在世卫组织的结论却认为,对于纯母乳喂养的宝宝,蛋黄可能不再作为首选的初加辅食。育儿知识的普及和改进,反映了我们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不断和追求。
那么,根据卫生部2008年8月1日出台的《婴幼儿喂养策略》,我们可以获取一些新的育儿指导。母乳是0~6个月婴儿最合理的“营养配餐”,能够提供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这并不是说母乳在6个月后就没有营养价值了,而是强调在婴儿成长的过程中,除了母乳,还需要添加辅食来补充营养。
与一些旧有的观念相比,新的策略更加关注母亲在哺乳中的声音、拥抱和肌肤接触对婴儿智力发展的影响。这些接触不仅能刺激婴儿大脑反射,还能促进其心理发育和对外界适应能力的提高。
当宝宝长到6个月时,消化系统及各器官的协调性已经发育成熟,必须开始添加辅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婴儿添加辅食应从米粉开始。谷类食品不但提供较高的热能,还能补充铁质,并且是最容易被婴儿接受的食物。
基于以上的指导原则,如果有条件的话,母乳喂养应尽可能持续到两岁或两岁以上。这与一些过去认为母乳在6个月后就失去营养的观点相比,无疑是对母乳喂养的更大肯定。
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在患病期间,儿童仍应有规律地进食。甚至应提供更多的食物和流食,以帮助其及早恢复体力。治愈后两周内,每天多吃一餐,进行营养追赶,以减少疾病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每位父母都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付出努力。了解的育儿知识,遵循科学的育儿指导,是每位父母做好育儿工作的重要部分。让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这个美好的世界!
(编辑推荐:新妈妈成功母乳喂养的7大技巧。了解更多科学育儿知识,请进入我们的育儿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