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的脚步渐近,炎热的天气和潮湿的环境为各类疾病提供了温床。从轻微的肠胃不适到严重的食物中毒,甚至是空调病、伤风感冒和皮炎等,都可能在这个季节找上门来。家中备一些应急药品显得尤为必要。例如,防止日光性皮炎的炉甘石洗剂、治疗轻度腹泻的黄连素,以及缓解各种疾病症状的其他药品。如何妥善存储这些药物,确保药品的质量和药效,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药品的存储并非简单的放置,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不同种类和剂型的药物对存储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根据《中国药典》的规定,药品的存储温度可分为常温、冷处、凉暗处和阴凉处。对于需要冷藏的药品,如生物制品、微生态制剂等,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温度范围存放。一些药品还需要避光保存,以免受到紫外线的影响。
在炎热的夏季,一些特殊的药品更需要注意存储条件。例如,滴眼液、滴鼻液等外用药在使用后应拧紧瓶盖,防止溶剂因温度过高而挥发。而一些干混悬剂在加水后,应在短时间内使用完毕,并放置在冰箱中冷藏。栓剂在气温过高时可能会出现软化,可以放入冰箱冷藏或使用前放入冰箱待其硬化后再使用。
对于片剂和胶囊,存放于避光的玻璃瓶中是最佳选择。打开包装后,应将所附的干燥剂置于原包装瓶内,以防止药物吸潮。散剂和颗粒剂开封后不能长久保留,必须扎紧袋口以防受潮。液体制剂如止咳糖浆等,室温下保存即可,避免过低的温度降低药物的溶解度。
药品的化学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药品应存放在家中最凉爽干燥处,避免受热和阳光照射。药品不宜冰冻。用药前,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用法用量和储藏方法。
为了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性,建议家庭每3-6个月检查一次药品。如发现药品超过有效期或出现变色、松散、潮解、有斑点等变质现象,应及时处理并更换。
作者谭家风与刘丹在《江南时报》上发表的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夏季家庭药品存储的宝贵建议。随着夏季的到来,让我们做好准备,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