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节,俗语有云:“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标志着夏天的结束和秋天的来临。立秋的时辰被民间认为与天气的凉爽或闷热有关,早晨立秋可能带来凉爽的秋风,而晚上立秋则可能预示着炎热的天气将持续。这种炎热天气,人们称之为“秋老虎”。
随着立秋的到来,天气逐渐转凉,这一推断因地域差异而有所不同,我们需要关注当地天气的变化,尤其要注意末伏期间的天气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立秋时节,风燥感冒成为首要疾病。风燥感冒的症状除了常见的头疼、咽喉肿、鼻塞外,其特点是“干”,即咽喉干燥、咳嗽无痰。若不及时润燥补水,病情可能会加重。对此,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内科杨国华主任医师建议,饮食方面应着重滋阴润燥,多吃清脆爽口的果蔬,如梨、藕、葡萄、荸荠等。杏仁也是润肺的好选择,其功效在《本草纲目》中得到了肯定。可以直接购买杏仁奶、杏仁露或杏仁茶粉来补充。
随着天气的变化,我们也要关注身体营养的摄入。由于夏季流汗多,水溶性维生素易流失,特别是维生素B群和维生素C。维生素B1和B2负责体内能量的转化,若缺乏可能导致疲劳和焦虑。要适当补充这些维生素。为了缓解夏季的疲劳感,也需要补充维生素C。
立秋时节,鳜鱼和鲈鱼也是人们钟爱的桌上佳肴。这两种鱼刺少、肉质细嫩且极易消化。鳜鱼被誉为国人眼中的鱼中上品,不仅鲜美可口,还有益脾胃、补虚劳的功效。对于体虚体弱、肠胃消化不佳的人来说,食用鳜鱼可以增强脾胃功能、补气血。而鲈鱼则具有安胎、补益肝肾、强脾胃的功效,适合慢性胃病、脾虚、消化不良的人进行食疗。
随着立秋的到来,鳜鱼和鲈鱼也长得膘肥体壮,鱼体内的营养物质也最为丰富。此时正是品尝这两种鱼的最佳时机。在品尝美味的也能感受到它们带来的健康益处。明代的李时珍将鳜鱼比作天上的龙肉,可见其风味之不凡。而鲈鱼则是四大名鱼之一,其肉质有韧性且嫩滑。
立秋时节,我们不仅要关注天气的变化,还要关注身体的健康。在饮食起居上做好调整,为身体打下坚实的基础,迎接即将到来的秋冬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