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把握个人化的治疗黄金期,追求功能与美观并重
牙齿矫正如今在青少年和成人中都极为流行,其背后的动机不仅仅是为了功能性的改善,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追求“美”的追求。值得注意的是,寻求矫正的年龄段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背后的原因多样,但治疗前的评估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以确保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实施。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和平妇幼院区牙科医师赖智信指出,牙齿矫正的治疗时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齿列状态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
对于4-6岁的幼童,乳牙齿列不整齐可能与他们的习惯有关,如吸奶嘴、吸手指或咬笔等。这些习惯可能导致前牙局部开咬,舌头前伸,以及牙弓狭窄等状况。在这个阶段,对于后牙咬合产生的功能性位移应尽早进行治疗。
当幼童进入6-8岁的早期混合齿列期,上下颚的门牙开始更换,空间维持器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这个阶段,上颚每边可获得约1到1.5公厘的空间,下颚每边则获得约2到2.5公厘空间。后牙的反侧错咬等状况可以在这个阶段进行治疗,并可能延续至8-11岁的晚期混合齿列期。
对于那些已经换成恒牙齿列但仍在生长的患者(第4阶段),牙齿严重拥挤可能需要使用头帽口外弓或功能性矫正设备。通常可以等到晚期混合齿列期开始治疗,并可能延续至恒牙齿列期。
至于齿列不再生长的成人(第5阶段),由于已经没有生长潜能,无法利用生长引导的方式来改善上、下颚间差异。但可以通过拔牙、微植体作为暂时性的支抗设备,配合使用橡皮筋改变咬合。对于上、下颚间骨性差异严重的患者,赖智信医师建议接受正颚手术配合矫正治疗,以达到美观并改善功能的效果。
每个阶段的牙齿矫正都有其特定的治疗黄金期,这依赖于患者的年龄、齿列状况和生长模式。选择适当的治疗时机和方式对于达到最佳的矫正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至关重要。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内容仅供参考,牙齿矫正涉及到个体的健康状况和美观问题,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牙医师进行评估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