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中科技大学举办的“2022年度重大学术进展”评选活动结果揭晓,武汉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兰晓莉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靶向黑色素正电子分子影像探针18F-PFPN的研发及临床转化》、病理科聂秀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新冠肺炎终末期人体多器官病理及分子病理机制的研究》等两项成果成功入选。
据悉,武汉协和医院近三年来共有六项成果荣登“华中科技大学重大学术进展”榜单,充分彰显了该医院在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力。
其中,兰晓莉教授团队的《靶向黑色素正电子分子影像探针18F-PFPN的研发及临床转化》成果,自主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靶向黑色素的分子影像探针18F-PFPN。这一成果通过PET显像,既能在早期发现微小黑色素瘤原发及转移灶,又能特异鉴别炎性病灶,显著提高了黑色素瘤的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相较于常用的18F-FDG显像,其病灶检出率提高了75%,为临床决策提供了精准依据,为广大黑色素瘤患者带来了福音。
而聂秀教授团队的《新冠肺炎终末期人体多器官病理及分子病理机制的研究》则是对新冠疫情的一次深入研究。在疫情初期,该团队率先开展全身多器官微创尸检临床病理分析,填补了国家诊疗方案中的“病理改变”空白,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外顶级权威期刊上。该团队还全球系统地阐述了新冠肺炎终末期蛋白质变化全景图,揭示了多器官损伤分子病理机制,为全球抗疫工作贡献了中国力量。
“2022年度华中科技大学重大学术进展”评选活动由校学术委员会主办,自2017年启动以来,该活动一直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宁缺毋滥的原则,旨在宣传华中科技大学的原创性、引领性学术成果。此次入选的十项成果不仅体现了学校坚持“四个面向”、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创新的科学传承,更展现了学者们的科学精神,他们不断超越自我、精益求精、求是进取、勇攀高峰。这些成果不仅反映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学术实力,也体现了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办学理念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