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里,酷暑难耐,人们为了抵抗高温,想尽各种办法。一些看似能带来短暂清凉的方法,实则可能损害健康。让我们一起来揭示这些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晨练越早越好
许多人在夏季喜欢在早晨到草坪、树林、花丛等地进行晨练,以为越早越好。专家研究表明,在早晨6点之前,由于光合作用不足,绿色植物周围并不会产生大量的新鲜氧气,相反,会积存大量的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也不易扩散,常常是污染的高峰期。夏季晨练的时间最好不要早于6点。
误区二:空调保持恒温状态
有些人喜欢将空调温度设定后就不做调整,让室内温度保持恒定。医疗气象学家发现,不断调节室内温度,可以使人的生命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居室的温度应不断变换,但变化幅度应控制在3℃至5℃之间。温度变化也不要太突然,这样有助于适应温度的较大变化。
误区三:天气越热越少穿衣服
盛夏时节,气温常常超过37℃。赤裸皮肤并不能帮助散热,相反会从外界吸收热量,让人感觉更热。在暑热难耐的时候,男性不应该打赤膊,女性也不要穿过短的裙子。
误区四:太阳镜颜色越深越护眼
许多人认为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如果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能见度,眼睛因看东西吃力而容易受到损伤。专家建议,夏季选择太阳镜的标准是镜片应能透过15%至30%的可见光线,灰色和绿色镜片最佳。这样不仅能抵御紫外线,还能保证视物清晰度。
误区五:夏季“冲凉”最舒服
这里的“冲凉”指的是在汗流浃背回家后,立即用冷水冲洗身体以降温。这种做法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热量无法散发而滞留体内,容易引起高热症,也容易感冒。夏季外出回家后,应等待汗出热散后,再采取一些清凉措施,如用温水洗澡、使用风扇等。要保持身体舒适和健康,避免进入这些误区是关键。以上内容整理自网络收集整理的文章,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